「tznthou」的全部文章

做任何事情都要問自己三件事

做任何事情都要問自己三件事

做任何事情前先問自己這三件事

這是昨天觀看 TED TALKS 由首位民主黨推派參選喬治亞州州長的非裔黑人女性「史黛西。艾布蘭」演講的標題,看了之後有的一些心得跟想法,想跟大家分享。

史黛西。艾布蘭 何許人也,她是去年喬治亞州州長的熱門人選,雖然被現任美國總統 「川普」以不夠格稱之,但去年選舉不少人認為,她非常有可能成為美國第一位女性黑人州長,雖然有著前任總統「歐巴馬」以及名嘴「歐普拉」的加持,最後還是落馬,但她這一番演講還是感動了我。

演講從她高中被選為畢業生致詞開始,被選為致詞代表的全部畢業生都會被喬治亞州的州長邀請到官邸,滿心期待想見識官邸的她,就在當天與父母搭乘大眾交通系統到達官邸,沒想到門口處的警衛看到她們就大聲喊著「你們不屬於這裡,今天這裡舉辦的是私人派對。」,儘管她們解釋是致詞代表,是被受邀的對象,但警衛非但沒有要求看邀請函,只是看著她們剛從公車下車,走了過了,加上也許是她們的膚色,讓他戴上了有色的眼鏡,又再喊了一次「我說過,你們不屬於這裡,這邊是私人派對!!!」,在她父母的堅持下,警衛總算看了名單,才願意放她們進去。

艾布蘭 說到:
「這一場派對我完全不記得州長說了什麼?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我永遠記得警衛說的話。」
「因此二十年後,我決定成為打開門的人」。

而這一條路上,她為了實踐目標,她說:

這一條路,只能前進,而非原地踏步,而且沒有後退的選項!

這一番話深深感動了我,為了完成夢想,她堅持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問自己三件事情:

  • 我想要什麼?
  • 我為何會想要?
  • 我要如何達到我想要事情?

堅持的路上也許跌跌撞撞,也許結果不盡順遂(艾布蘭最後落選了),但抱著這樣的心態與堅持,我想早晚會成功的,這一番演講剛好讓我想到前幾天看到『黃豪平』粉絲團,寫到他一路上的心(星?)路歷程。

看到黃豪平寫的,讓我很感動(我的眼睛絕對沒有流水出來 XD),為了築夢,雖然繞了好大一圈,最後還是達到目的地,是阿,為了達到人生的目標,什麼樣的努力都該去嘗試不是嗎?共勉之。

Yashica Y35 募資相機到底該不該買

Yashica Y35

Yashica Y35 募資相機到底該不該買?

Yashica Y35 是一台我在2017年募資網站看到,就開始期待的一台相機,募資網站上以 Silent Story (你拍照,我想掌握當下那一刻;你留下照片,我記下那一刻的故事。),一詞迅速就擄獲我的心,所以看到募資網站的販售,猶豫了幾天看了募資網站拍照的成果,就忍不住下單了 XD。

Yashica 本來是由京瓷公司創立的相機品牌,起於 1949 年,直至 2005 年京瓷收掉這個部門,直到 2015 才由香港公司繼續這個牌子,推出募資相機,而大家收到之後大多都是劣評居多,甚至有人將其完全拆解,來解釋為何募資網站上幾乎是人人憤怒,而到底實際拍出來結果如何呢?下面繼續為您解說。

Yashica Y35 這一台相機最大的特色是能夠更換「數位底片」,它的底片就像是 APP 裡面的濾鏡一樣,只要更換就能改變相片的質感。募資的時候公布的規格為 2.8 的光圈,一千萬的像素,但也許是因為大家都懷念那個懷舊的情懷,募資迅速成案,因此也將規格改為 2.0 更大的光圈,也將像素提升到 1,400 萬像素,並且為了懷舊,每次拍照前都要先捲動底片,才能夠按下快門拍照。(但也是這 Y35 最大的致命傷,後文將會補充)

首先我們來看看相機的外觀與功能(還真的一圖勝千字,大家看圖可能比較快 XD),Y35 不像募資網站上那麼樣的有金屬質感,拿到手上有極強塑膠玩具的感覺,會讓人覺得真的能夠拍照嗎?一開始還以為有 USB 孔可以充電,充了兩個小時才發現,原來那個孔的作用在於與電腦連接傳輸照片,以及裝上電池後可以用來校正時間的,裝上兩顆 A3 電池拍照,使用 Micro SD 記憶卡儲存,自己拍了兩百多張還沒有換過電池,所以 Y35 蠻省電的。

數位底片,我參與的版本總共有四種底片,分別是 6*6、ISO200、ISO 1600 以及黑白照片模式。

以下是實際拍攝出來的照片,只有做尺寸的縮小,沒有任何的修圖,保證原汁原味 XD,點擊照片均能放大,看的更清楚。

6*6 的數位底片,應該是白平衡設定的關係,照片拍出的整體效果偏藍綠色。

ISO 200,但其實看EXIF會發現,實際上ISO值只有80 而已,畫面較乾淨但其實遇到光線不足的時候還是很吃力。

ISO 1600,實際 ISO 值只有300,但照片的顆粒的確比較粗一點,較暗的地方較能有效拍攝照片。

黑白底片,坦白說,我覺得黑白底片沒有什麼特殊的特色,但拍出來的效果就看自己的感受了。

前面說了那麼那多,那麼 Yashica Y35 是不是一台值得購買的相機呢?前面有提到這是一台懷舊的相機,懷舊到每一次都需要捲動底片,才能按下快門拍照,但這個部分也是最多募資人抱怨的,在拍了80幾張照片後,我發現不論怎麼捲動底片,快門都按不下去(按不下去…..按不下去),沒錯,按不下去不就等於這台塑膠感極重的玩具相機變成一台完全沒有用的玩具了嗎?這的確是目前最多募資參與者抱怨最多的地方,快門處會失靈,導致完全無法拍照,還好後來我發現密技 XD

密技是這樣的,為了讓相機知道你有捲動底片,所以捲動底片時,拉到底用大拇指維持壓到底的狀態,此時就能夠無限拍照,不用重新捲動底片了 XD,提供給對這台相機心死的人試試看,但這個時候其實蠻容易手震的,所以拍照的成功率也會隨之下降,希望之後能找到更好的方法來處理這個問題。

如果你是對 Yashica 還念舊的相機松鼠,這一台相機其實是蠻值得收一台的(現在他們推出新款式,不知道有沒有修正快門的問題),並且提供兩種新的數位底片購買,至於買不買?您可以參考照片再做決定,喜歡這篇文章記得幫我點讚並且分享出去,謝謝您。

Book Ing Bar 連結魔法世界的大門

是大喊芝麻開門,還是要於門口展示魔術的姿勢才會開門呢?

那是一扇通往魔法世界的門,一扇連結我們進入魔術世界的大門,那一天當我來到 Book Ing Bar 門口時,突然有好強烈這樣的想法從腦中冒出來,如果是魔術圈的朋友,一定聽過 Magic Castle (魔術城堡)這間著名的魔術表演勝地,(附上魔術城堡的進入的影片給大家參考,看完影片是不是覺得很有魔術味呢?)然而 Book Ing Bar 可是完全不同於魔術城堡的進入方式,這邊保留給大家自己嘗試進入魔法世界的喜悅。

Book Ing Bar

地址:大安區仁愛路四段345巷15弄10號1樓

電話:02 2775 4941
休息日:無

IG: book_ing_bar

那麼這樣來說~ Book Ing Bar 應該是一間魔術酒吧嘍?目前來說,它不是,但魔術圈的人都應該去朝聖。朝聖?怎麼說?因為 Book Ing Bar 是今年(2018年)甫獲 FISM 近距離紙牌部門的季軍「Alec Tsai」與 2015 年近距離紙牌部門冠軍「吳何」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 wiki 該頁還有彙整歷屆台灣得獎者暨嘉賓的名單,很讓人感動,值得讚賞。)兩人合作開設酒吧,店中還有兩位得獎者的獎盃,大家應該去看看能不能沾染一點氣息,讓自己也能獲得好成績  XD (大誤)。

(偷偷地說,當年一得知吳何獲得冠軍的消息,電腦前的我感動的哭了…..)

Book Ing Bar 於2018年8月25日舉辦開幕酒會,當天就迫不亟待的跑去參觀,可惜當天時間不足,沒有好好的體會整間店的感覺,於是又找了一個時間過去享受一個人的放逐時空,Book Ing Bar 坐落於台北市東區 216巷附近,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美食第一戰區,光是走過去的路上就可以看到許多門口都還掛著新開幕的花圈花籃的新餐廳,此時心中難免擔心 Book Ing Bar 要如何在這一級的美食戰區殺出重圍,但進入用餐之後,這一切的懷疑都有了答案。

在介紹優質的餐點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整間 Bar 的環境吧,前面我們介紹過通過大門必須使用秘密的方式才能夠進入,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裡面的人要離開餐廳,我們不就可以趁機跑進去了嗎?但貼心的 Book Ing Bar 早就想到方法了,就是讓客人有另外一個門可以出去,不就完美的解決問題了嗎(燦笑)

環顧 Book Ing Bar ,會發現整體的大多是呈現裸露的感覺,牆面上可以看到有點原始牆面與粗糙的水泥的粗曠工業風,讓人可以感受到 Book Ing Bar 帶給我們沒有壓迫的放鬆感,完全就是一個下班後能夠釋放壓力的地方。

如果需要隱私,能夠讓你跟朋友討論事情, Book Ing Bar 也能夠藉由簾子調整,馬上可以變出包廂的空間,完全適合網紅、明星等只想跟自己朋友不被打擾的單純,就更不用提包廂區可以配合人數多寡,來調整空間大小,讓大家可以享受 Book Ing Bar 提供的美食與酒水,這邊絕對是最佳選擇。

這一次在去 BooK Ing Bar 之前,小孩也問我能不能一起去(雖然他們的也還沒到可以去酒吧的年紀 XD),但想到過去的經驗,酒吧大多都是菸味,對於不喜歡菸味的人來說,絕對是一個不舒服的感覺,所以就拒絕了,但去了 Book Ing Bar 之後發現,因為有設置了獨立的吸菸空間,還有良好的排煙裝置,讓去酒吧的消費者完全不會覺得煙霧瀰漫,真的需要抽菸的人,身上也不會沾染太多菸味,真的是一個貼心的設計阿。(照片沒有拍到,吸菸區還有一個讓女士能夠先置放包包的地方,這樣就不用擔心要把包包放在地上了。)

在看完整間店之後,可以開心的享用美食了,木製的封面加上雕刻的店名 Book Ing Bar 還有一隻動物的LOGO,當環顧四周時,會發現吧台後面有一隻木製的鴨子,恰好與菜單的封面相同,但大家可能不知道,這鴨子可是大有來頭的,根據 Genii 雜誌Wiki 介紹,這是魔術師  Professor W. Norris 1868~1865年於倫敦表演喜劇魔術重要的道具,期間經過了許多人的改良與研究,讓人感受的魔術的傳承之外,還讓我不禁想到台灣的魔術圈早晚也會有這樣偉大的傳承,也許在 Book Ing Bar 中遇到魔術師可以請他表演給你看?

翻開菜單的第一個想法是,Book Ing Bar 也太健康了吧,我們一般酒吧常見到的炸物,在 Book Ing Bar 的菜單裡面完全沒有,而且一般這樣健康的食物,通常都不怎麼樣,但 Book Ing Bar 的食物有讓我驚豔到,我自己點的幾樣食物味道都很棒,滷味拼盤中的牛肚有著濃郁的煙燻味,但吃起來完全不苦,還讓東西吃起來有不同層次的口感,個人非常喜歡,滷味疏食清脆有口感,在喝酒之餘還能夠兼顧健康,松露醬炒野菇當然有著松露的香氣,但吃起還有有柔順的口感,好像可以不用太咀嚼就能吞下肚,最後點的胡麻海鮮拌麵,有著胡麻的香氣,還有豐盛的海鮮,尤其裡面的鮮蝦,居然還很體貼的幫客人將蝦殼都先剝好了,完全讓人可以不用邊吃東西還怕會將手弄髒,一整個讓人有非常舒服的用餐體驗,唯一要抱怨的是,我沒有辦法把全店所有的美食都吃一次,讓我非常遺憾阿。


P.S 菜單當中還有一個很奇怪叫做「同仁一起吃」的菜,我本來以為是不是大份量的菜,怕我一個人吃不完,實在不敢點那道菜,後來一問之下才知道,這是一道Book Ing Bar 大廚當天做給員工吃的餐,每天都會不太一樣,是一道讓客人能體驗跟酒吧員工吃同樣餐的感覺,但聽說也都非常好吃,大家如果有去Book Ing Bar 的話可以試試看。

大家如果把菜單當中的ˊ調酒照片給點開,會發現每一個調酒都有著奇怪的名子,像是「黃瓜傻志明」、「921的大肚山」,雖然下面會標註酸度、甜度以及酒醉度,但這些令人好奇的調酒名稱,背後都有著故事,也許是男女情愛,也許是親情友情,相信只要你問,Book Ing Bar 都會跟你述說後面的故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菜單的紙都非常厚,都用了極高的磅數,一般的酒吧為了節省成本,不會用那麼好的紙,而且在我要點餐的時候,老闆剛好出現,說要更換菜單的內容,原來 Book Ing Bar 雖然每樣東西都很美味,但因為老闆的堅持,還在不斷的調整與修正,也許大家自己去會發現跟我拍攝內容完全不一樣的菜單,就像是魔術一樣,多變但讓你永遠不會膩,最後老闆透漏這邊每一樣菜都是他一一跟廚師試菜才做出的決定,所以不少菜色都是他自己也喜歡的菜,但我心想這也辛苦了吧,但我想也許就是這樣的堅持,讓他於魔術上能夠獲得世界第三的殊榮,這樣的態度,我想去做任何行業應該都會有不錯的成績。

雖然去之前小孩千萬交代不要喝酒,但看到都是水果搭配的調酒,怎麼能夠錯過,Book Ing Bar 的水果調酒,通通使用新鮮的水果,每日進貨,所以喝的時候除了會聞到水果的果香之外,還能喝到水果的鮮甜味,但要提醒女性朋友們,一般水果酒都比較甜,因此容易喝比較多,但有時水果調酒的酒精濃度比較高,不妨多問問店家的意見,我相信 Book Ing Bar 都能推薦您適合的調酒。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LoveMagi 關心您

我先點了一杯「不孤單芭樂」,這酒很有趣,還搭配台灣人吃芭樂喜歡的梅子粉,大家可以選擇單吃芭樂,或是跟平常吃芭樂的習慣一樣沾梅子粉吃,當調酒喝到剩下三分之一時,店家也推薦可以試著梅子粉加入調酒當中一起喝,沒想到也有不錯的滋味,大家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這就是 Book Ing Bar的風格,隨性但不失風格,「不孤單芭樂」有淡淡的芭樂香,但有較高的酒精濃度,喝起來挺舒服的,也不會覺得燒喉。

喝完後又點了一杯聽說是「吳何」最愛的「喝茫茫芒果牛奶」,但也許是剛剛的酒精發酵,想到要拍照的時候已經喝了一點,這一杯調酒的酒精濃度比較沒有那麼高,而且去的時候正好是芒果的產季,搭配起來剛好會讓人覺得這一次 Book Ing Bar 的經驗是一個完美的結尾,正準備離開的時候,巡完店的老闆「Alec Tsai」問我要不要試試看 Book Ing Bar 的 Shot ,沒想到送上一組六杯的 Shot ,怕回家會被小孩聞出身上的酒味,只好拜託老闆與我共飲,邊喝酒邊聊他對於魔術的喜愛與熱誠,以及他的堅持,其實蠻感動的,但跟這篇的主題比較無關,再找機會跟大家分享,回到 Shot 的部份,一般酒吧的 Shot 都大同小異,但 Book Ing Bar 自己獨有的 Shot 蠻精采的,不但兼顧美觀,口感也都非常獨特,大家如果來可以點點看。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LoveMagi 關心您

這一次來到 Book Ing Bar 本來是想來體驗一個人的放逐,沒有想到卻因為 Book Ing Bar 的美食與酒水洗滌了壓力,我想有空我還會再帶朋友一起來的,感謝美好的一晚。

Book Ing Bar 我一定會再回來的

Book Ing Bar

地址:大安區仁愛路四段345巷15弄10號1樓

電話:02 2775 4941
休息日:無

IG: book_ing_bar

魔術超短評-七個秘密 J C Wagner 7 Secrets

魔術超短評-七個秘密

魔術超短評

今天要介紹的是 J C Wagner 2001年在 LL 發表的 7 Secrets 七個秘密,顧名思義書中有七個程序,但後面又誠意滿滿的附上三段的 Bounds,其中最值得思考的是他最後跟大家分享他對魔術的一點感想。

(本篇文章並同步有語音直播版,有興趣不想看字的人,也可以利用直播版於閒暇的時候聆聽喔)

書中七個程序全部都是紙牌魔術,但作者身為魔術酒保,所以可以想像都是實用型的內容,但都是紙牌容易讓觀眾覺得膩,還好後面的 Bounds 中有兩個硬幣的手法教學,最後一個 Bounds 則是現在看來頗為過時的勝利者展示手法,所以這樣看來,這本 2001 年出的小書幾乎沒有價值了?

其實不是的,本書前面的七個程序當中,有些即便放到現在的魔術程序來品評,都還是超越現在時代的。

七個程序裡面,其中有當年我直接在目錄畫上四星,但看到自己寫在書中的筆記卻完全看不懂自己在寫三小的 XD,還有使用絲巾與牌被 Michael Ammar 經過 J C Wagner 允許直接放在他講座當中幾乎必講的程序,以及一個現在幾乎是大街小巷魔術師幾乎都會的射牌手法。

但我最想跟大家特別介紹的是他的 Matrix Torn and Restored Card ,看名子大家應該知道這是一個跟撕牌還原有關係的程序,但 Matrix

是的,這是一個利用紙牌做到硬幣 Matrix 程序的特殊流程
(題外話:大家不妨也可以思考怎麼將其他古典程序利用不同素材轉化為新的魔術)

這個程序差點成為本書的遺珠之憾,理由有二,一方面是因為用文字很難完整描述這個程序,另一方面是他擔心大家看了程序會說,神經病阿!這個程序根本做不到,然後就放棄的 XD,的確,這個程序單以文字敘述看了真的有點困難,但實際操作一次會發現其實沒有那麼困難,真的可以說是本書最大亮點之一

本書另外一個亮點是作者最後想跟他的讀者分享的,我將他說的以及我的心得彙整跟大家分享

1.愛你的觀眾,你的觀眾才會愛你(因此我很討厭叫不會魔術的人為麻瓜,學魔術真的沒有什麼了不起)

2.魔術表演應該是學程序而不是學風格
臨摹在所難免~但終究你還是要找出自己的表演風格

3.觀眾沒有反應表示沒有魔術程序沒有效果嗎?有時候應該回來檢視是不是你的表演風格該做修正
但重點在於,你該呈現的是你自己,重點在於你是否能夠讓觀眾因為你的魔術而覺得滿足。

4.大家都在拍魔術影片,但應該去思考,你拍成影片的是否真實呈現你的魔術,因為魔術應該是表演給人(Real People)看的。

最後作者表示,本書當中所敘述的,全部都是於真實世界真的經過觀眾體驗,真的確認有效果的,並且應當都具有商業價值的,大家可以先學書中作者演示的方法,學會之後再調整為自己的風格與搭配的台詞,最後作者誠心的希望,你能夠好好的坐下來,找一群觀眾,體會一下表演魔術所帶給你的感受,以此滿足你的觀眾。

我想引用 Jeff McBride 於演科醫師一書中每篇文章最後會說的話作為結尾『魔術方為良方。』阿。

公投的意義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公投的意義?

目前大家看到發起多項的公投議題都是基於2017年12月12日公投法的修正而來的,其目的在於補足國會立委豬公們沒有提到的議題,(因為立委們可能比較忙,有時候會忘記人們真的需要的是什麼樣的法條,或是有的法規是企業比較需要的,因此「需要」「優先」通過,即便他們都是人民選出來的 XD)因此人民為了展現自己的意志,必須藉由公投的方式來處理或是面對甚至是修正一些重大社會議題的法規。 (哎呀?我是不是打錯字?懶得改了 XD)  

找了一下目前還在連署書階段的提案,PTT 有人彙整,大家可以看看是不是有自己關心的議題。相信這些提案一定都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也有很多人會因為自己的立場會拒絕簽署連署書,甚至有些人會覺得這些提案已經違憲,根本不應該付諸公投來決定,但是即便你有千萬分的不願,提案都成了,網路上看到一句話我覺得很貼切:『贊成也好,反對也行,公投成案,政府照辦!』。

是的,就是那麼簡單,如果公投成案了,依照現行的機制,政府就應該照辦,因此我們看到目前還在連署書收集階段的議題,可能有你深惡痛絕的,但是消極的拒絕簽署連署書不是一個好公民的表現,不如就直接簽署,真的到了公投案時,再投予反對票即可,展現出我們自身的意志,即便最後方向跟你想像的不同,也是大眾的選擇阿,公部門盡然提供給人民工具,就應該善用。   隨著夏季的到來,最直接衝擊面對的就是「電力」這個議題,尤其對於肥宅如我來說電力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能不能上網跟吹冷氣 XD(不能上網會很無聊,沒冷氣吹天氣又那麼熱,肥宅會一直流汗,很臭)。

因此問題就在於電夠不夠用,跟價格會不會提高的問題,搭配上目前政府推行『非核家園』的願景,所以廢除核能看起來是勢在必行,然而,這些真的人民的共識嗎?真的大家都希望廢除核能嗎?支持反核的人當然會說「對阿,廢除核能是對的」,可是擁核的人的說有超過七成的民意支持『以核養綠』的方式繼續以核電的方式延續下去,雙方都有自己的解釋跟見解,網路上也有不少的攻防。 (我必須承認,我沒有很完整的做過功課,如果有講錯的地方還請大家指正。)  

現在有一個展現你自己意志的最佳機會,不論你是擁核還是反核,都應該先加入連署,讓這一個提案能夠正式端上公投的殿堂讓大家一起來決定,因為這樣才是真正的人民當家。

擁核的人,聽說你們有超過七成,可是你們不參加連署,連公投都沒有成案,不然自己在那邊喊,是喊心酸的嗎,你們拿出再多的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論點,但是沒有辦法說服反核的人阿,這時候不展現你們的意志,要等到什麼時候?

反核的人,這是一個讓擁核的人永遠閉嘴的最好機會,那麼多的核能壞處擺在眼前,為何擁核的人拿出那麼多歪理曲解,這是一個最好的機會讓你們可以用公投告訴他們,超過七成的民意根本是屁,公投的結果就是人民支持反核,表示民意對於非核家園是真心的期盼。

無論如何,真心覺得必須要讓這樣的議題讓大家真的看到,怎麼樣都應該先讓他能端上台,所謂名正言順,不就是表示當你名義正當的時候,講話就可以比別人大聲嗎?   關心的相反是冷漠,當大家都覺得無所謂的時候,整個社會是無法進步的,不論你贊不贊成核能,不論你覺得核能有沒有風險,都應該簽署連署書,讓你的意見真的展示,讓你的聲音被聽見,方法不難,主辦單位也自行吸收郵資的部份,大家只要去列印出來簽署後寄回就好,我簽了,那你呢?     網址如下(不用太在意名稱,如果你是反核的,剛好趁這個機會讓他們以後永遠閉嘴不是很好?) 以核養綠-缺電公民自救會公投官方網站: https://www.green-nuclear.vote

無論如何,因為這件事情是對的,對下一代是有益的,我們就應該去做,而不是囿於藍綠的爭端,或是義氣之爭,當然看到更多的是以人廢言,看到發言就幫人貼標籤,這樣真的很糟糕,不管你支不支持核電,都請大家告訴大家,先協助簽署,我們大家一起來決定台灣的未來好嗎?

前陣子還看到幾個好朋友發起了吃香蕉「皮」的活動,畫面真的太美讓人無法直視,提供在下面讓大家看,但我想邊緣人如我,應該不會被點到吧?(反正被點到我也準備好連署書要寄回了,來阿,我不怕,哈哈哈哈。)

後記:結果就在寄出連署書後,我還是被點到了……

2018/11/24 就要進行公投了,不管你的選擇是什麼,這都是您的權利,最少最少都應該去參與投票,然後把公投票拿好拿滿,無論你要選擇什麼,都應該記住,你有自己的意志,任何人跟你說什麼,都應該由你自己做最後的判斷,投下你的一票。

科技鯨吞蟬食我們的生活?

科技鯨吞蟬食我們的生活?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在每天生活中都習慣刷刷 Facebook 了解一下朋友發生什麼?瞧瞧 Wechat 上公眾號又說了什麼?回 Line 訊息(發發長輩圖? XD)、看看 Youtube 上「眾網紅」又拍了什麼開箱、互整的影片?修修照片發到 Instagram ,到 PTT 找有沒有可以公幹的文章或是討拍取暖、花時間拍抖音,然後又花了時間看抖音上有什麼有趣吸引人的影片,或著是聽『得到 app』提供的知識?但最後你會驚覺,時間對每一個人很公平,當每天的24小時都花在這些科技上時,你會驚覺,回不去了…..

前幾天參加了暢哥新的課程:『數據解毒』,參加之前只是很單純的想要讓自己更專注的可以做一些事情(比如專心的寫文章、陪小孩玩,之類的),但參加後我真的驚呆了,有些事情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嚴重,如同前言所說的,種種社群網站為了爭取我們每天僅有的 24 小時,找了很多的專家設計種種吸引我們注意力的功能,讓生活對他們產生很高的粘著度,影視巨擘 Netflix 甚至說過:『睡眠時間是我們最大的敵人。』,是的,如果可以,最好連你的睡眠時間他們都要,但最恐怖的是,你的專注力、注意力完完全全都被它們消磨殆盡了。

如果科技真的那麼可怕,我們是不是能夠直接斷開枷鎖、斷開一切連結,直接放棄科技呢?然後在參加完這門課之後就能獲得救贖呢?答案很明顯 XD;科技對我們的確有負面影響,但我們是不是應該換個角度思考,怎麼利用科技的方便性,來我們奪回被科技「綁架」的時間,我想才是我參加這門課獲得最大的價值。

也許有些人會說,我不覺得上述那些是問題阿,每天參與這些活動讓我很充實阿,那麼也許只是還沒有意識到問題而已,上完這門課後,我去查了一些數據,美國人2017年每天平均划手機 80 次(定義是:關掉之後重新打開繼續划手機,算一次),平均每天使用時間從 2013 年到 2018 年 由 2小時提升到超過 4 小時,這些都提醒了我們,如果減少被「綁架」的時間,我們能夠多做多少事情。(補充: 2018 年每天平均刷手機的次數已經提高到 150 次了。)

這次課中提到 崔斯頓.哈瑞斯 ( Tristan Harris ),他曾經是谷歌的倫理設計學家,他的工作是如何在符合道德前提下去控制們人們的思想,他也證實了,這些高科技的確能夠藉由設計,來做到一定程度操控人們的思考,就像Facebook 即時回饋朋友點讚的訊息,Youtube 的自動播放等等,這些看起來像是自由意志能夠掌控的東西,事實上都是被設計讓人不停使用的。

最後,那有什麼是我們沒有去上這門課馬上能做的呢?我個人覺得,也許先從手機的自動推播功能關掉開始,當踏出這步後,你會發現清幽許多,至於其他的方式,也許去試試這課程,你也會有收穫的。

比利時狂想曲Belgian Rhapsody

比利時狂想曲Belgian Rhapsody

首先感謝好友若梅的邀請,以及翻面映畫將這部 2014 年上映的電影於台灣上映,聽說明天才會有正式的預告上市,能搶先看到這部電影讓我很興奮,這邊我們先看看之前國際版本的預告。

6/14 補充:更新為台灣版的預告片,大家應該更能理解電影。

先說結論,我很喜歡這部電影,裡面的歌我都很喜歡,到時正式上映我應該會帶小孩再去看一次,下面是心得跟想法。(可惜找不到原聲帶,不然很想買來收藏。)

劇情很簡單,比利時弗拉芒區的聖則濟利亞隊與瓦隆區的先鋒隊,兩個地方的銅管樂團為了爭取歐洲盃大賽的榮譽,產生了競爭意識,聖希利亞的小號獨奏因故未能參加決賽,為了勝利,只好挖先鋒隊才華洋溢的「雨格」參賽,但最後的比賽結果是?

劇情就這樣看來真的是平淡無奇,但片商冠以『樂來樂愛你』歡樂版,從前面的預告我們可以看出來,這是一檔不折不扣的歡樂歌舞劇,加上銅管樂隊競賽的故事背景,所以電影中有著悅耳的音樂,以及讓人邊看電影邊想要跟著想要歌唱及舞動的衝動,電影中有一段聖則濟利亞隊因為「雨格」的加入,本來死氣沈沈的演奏,也似乎隨之活了過來,從音樂當中都可以聽到明顯的變化,甚至連喪禮上唱的歌都輕快到人覺得很舒服,如果喜歡歌舞劇的朋友一定可以找到不少樂趣,不喜歡歌舞劇的朋友,也許看到其中演員唱到:「我真的好緊張。」,應該也會覺得有趣吧,每次唱這一段的時候搭配電影情節,全場都笑的很開心,雖然說劇情上沒有太多驚喜,但最後的結局還是讓我感動到老淚縱橫 XD 。

補充:導演 Vincent Bal 擅長以影子創作一些富有童趣的圖像,推薦他的 IG 給大家,也許大家也能從他的作品中找到一些他對於電影的設計巧思。

————-以下可能有雷,建議看過電影再往下看—————–

比利時狂想曲 Belgian Rhapsody,這個英文名稱應該是電影於美國上映時的命名,原片名為 Brabançonne (布拉班人之歌),洽好為比利時的國歌名稱,查了 Wiki 之後(請原諒我貧乏的國際常識 XD),才赫然發現導演將他對於比利時的期許藏在電影裡面,所以某種程度可以說這是一部以音樂劇包裝的政治比擬電影,比利時北方的弗拉芒區用的語言是佛萊明荷蘭語,南方的瓦隆則用法語溝通,以及片中沒有提到的布魯塞爾-首都區講的則是德語,因此電影中有一段女主角艾卡問未婚夫喜不喜歡她時唱的歌曲,會唱到三種語言的歌詞,但南北雙方某種程度處於有點對立的狀態,可能台灣用藍綠陣營大家比較能想像,聖則濟利亞隊為了拉攏「雨格」,跑去參觀瓦隆,瓦隆的人也都預設力場覺得是來搗亂的(事實上的確也是啦 XD),之後「雨格」加入聖希利亞隊時,也一直出現「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聲音,雖然最後的大結局是兩邊拋開一切的嫌隙,雙方大合作,唱出最後的情歌,讓人想到比利時的族群共榮,所以我說電影看到老淚縱橫,但為何說這電影是導演的期許呢?查了 IMDB 會發現,到今年三月份的評論,看起來像是比利時弗拉芒區的人上去發表覺得結局太過理想,而且心態可笑,同樣的以台灣的例子來看,可能就像是藍綠大家都覺得不可能未來有互相合作共榮的機會,雖然電影不等同於人生,但在電影中看到完美的結局,也希望真實的世界也能夠有好的未來。

(圖片來源:翻面映畫粉絲團

台灣鯛民-廖彥朋 專訪

台灣鯛民-廖彥朋 專訪

因為一個很特殊的契機認識了『廖彥朋』(以下訪問文章以鯛大簡稱),這個名子對於魔術圈的大家來說應該很陌生,他在網路上比較為人熟知的名稱叫做『台灣鯛民』,以觀察台灣民眾許多被稱為「刁民」的行為將之發表為漫畫,以及傳達輻射相關知識著稱,現在於日本京都大學攻讀博士,乍聽之下似乎跟 LoveMagi 這網站八竿子打不到關係,但接觸之後才發現他同時還有著熱情研究魔術的斗M性格(誤),剛好也耳聞他最近研究的課題是我研究許久的部分,並且打算寫成書,因此有了想要跟他好好聊聊魔術的想法,因此有了這次的專訪(閒聊?)。

子超:對我們來說你是一個魔術圈的陌生人,雖然熟悉台灣鯛民的粉絲團有時候可以看到你有時候會放一些自己魔術表演的影片,但對你其實認識沒有很深,可以介紹一下你是怎麼接觸到魔術的嗎?

鯛大:我其實從小學就對魔術很有興趣了,曾經從給小朋友讀的魔術書中學習製作魔術箱,一直對魔術很有興趣,只是到留學以前並沒有真的非常投入於這件事。上了高中的時候主要的興趣是音樂,進了熱音社,開始彈吉他、唱歌,參加許多比賽,所以我有長達十五年的時間都主觀認為自己是音樂人,也從來沒想過可能會接觸到魔術的圈子。真的開始鑽研魔術的契機是在日本的時候,有時候在一些聚會中需要表演,直觀上表演彈唱是比較順手的,但是除了要攜帶吉他很麻煩以外,表演前後氣氛的冷熱差讓我很受不了,因此後來經常會選擇表演魔術。但招式是有限的,聚會是無限的,如果要經常需要貢獻一些演出的話就會需要一些資源,因此開始從Youtube 挖掘一些材料,我的視野可以說是被YouTube打開的。最重要的一個轉機,是2016 年下旬看到 Shawn Farquhar 的 YouTube頻道放了一個 ACAAN 效果的廣告(有關於ACAAN 詳本站介紹),感到驚為天人,因此花了非常多的時間找尋相關資源,幾乎所有的資訊都指向一件事情:MD (記憶牌序),所以就展開了我的MD旅程。只是事後Shawn Farquhar的H.G. Effect上架之後,我才明白他的版本其實跟MD一點關係也沒有,但是我也因為這樣獲得了非常一系列珍貴知識。

子超:你剛剛提到的學習歷程中,來源之一是 Youtube,所以你覺得像是 Youtube 這樣的學習資源到底是好是壞?

鯛大:看你要從哪個角度來評論。 Youtube 教學,我認為受到大家爭議的原因大多就是『免費』,免費牽涉到賺錢以及門檻問題,當然,也有很多人詬病YouTube上充斥著很爛的教學;因為教的爛,讓看過的人也都一起爛。至於免費的部分,也許有些人覺得這樣就是公開秘密、會降低觀看樂趣,但現實殘酷的是,真實世界中沒有那麼多人關心魔術的秘密。換個角度而言,人會對魔術秘密好奇在所難免,你我不就是因為這樣而學習魔術的嗎?除此之外,Youtube 魔術教學受限於長度,太長的影片是沒有人要看的,因此這些影片多半非常片段的、單一的環節,真的想要了解魔術的架構,只從YouTube 的影片獲取資訊是不可能的。

子超:所以其實 Youtube 的教學有時候是勾起學習的興趣,對於沒有興趣的人來說,就僅僅在這邊就止步了,而不會再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鯛大:沒錯,之前有一個有趣的說法是,如果今天有人在 Youtube 教大家 『Mnemonica』(補充: Juan Tamariz 的牌序),應該沒有人會去看,因為首先面對的就是如何把他記下來,大概就先卡死一堆人了。如果是一個比較完整的魔術程序,有時候真的沒有辦法用三言兩語來解釋。我認為最應該探討的應該是道德上產生的爭議,如果創作者還在世,還有正當管道能夠學習的,就不應該竊取,因為這是著作權的問題; 但是如果是一些已經變成公共財的魔術資源,我認為放在圖書館跟放在 Youtube 是沒有太大差別的;重要的是,如果你真的教的很爛,拜託不要出來殘害幼苗….

子超:所以剛剛提到的 Shawn Farquhar 給了你很大的衝擊,之後就開始蒐集相關的資源嗎?

鯛大:其實找尋資源的時候會發現,在 ACAAN 的領域,大多數人都講到『Mnemonica』,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單純覺得怎麼可能有人記得起來這種東西,因此花了很多時間去尋找一個正常人能夠記憶的系統。最初我是使用 Si Stebbins stack(關於 Si Stebbins 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 wiki 的說明),也用了非常久,但表演久了發現,這東西有時候需要換算,就算你錯引很強,難免還是會有空白的時間,我甚至還花時間簡化算式,但是在實戰的時候花太多精神在算數學實在太危險了。後來又找到了 Richard Osterlined 的 Breakthrough Card System ,一開始看到真心覺得這個牌型真的太強了,我相信任何人在不知道秘密的情況下都難以發現他的規則,但美麗的代價就是功能上的限縮,它只能知道下一張牌是什麼,還不能回推。如果今天我要知道後面十張牌是什麼,就得計算十次,對我而言實在太不符合現實了;要是真的花時間背下來,似乎又失去這個牌組的特色。之後我依舊持續在網路上探索其他可能性,發現各種牌組都不符合理想,所以開始思考自己開發系統的可能性。我最初的牌序系統是依據數字的「長相」設計的,但實用一陣子後發現除了長得比Si Stebbins亂以外,毫無優點可言,所以又繼續研究新一代的版本。

子超:所以這個牌組能夠授權讓我介紹給大家嗎?

鯛大:沒有問題。(謝謝鯛大慷慨分享,但跟專訪無關,將另開一篇文章解釋。)

子超:所以新的思考邏輯從你開始研究牌序之後,到底花了多少時間去構思出來你現在所謂的新一代版本呢?

鯛大:真正的核心概念其實從剛剛介紹的牌組之後開始發展構思,之後用了大概三個月去思考,但就跟所有的科學研究一樣,總是在意外中找到了一些牌的特性。每一張撲克牌都有兩個資訊,:花色、點數。我們有沒有可能利用這個資訊知道這張牌在哪個位置?某天晚上我意外發現了一個52張牌的秘密因而產生了這個牌組,不過真正完善整個架構大約花了一年。

子超:所以你剛剛說到,構思出這個牌組的核心花了三個月,其實有點超乎我的想像的快耶,你覺得這跟你接受的科學訓練有關嗎,因為其實很多人都學了魔術非常久,但不見得能夠開創出自己的魔術?

鯛大:我覺得這可能要看你怎麼在想事情,大多數人想事情都都奠基於對事情的相關知識,但往往囿於這些知識限制,反而陷入思考的窘境。

子超:所以如果自己學過的東西越多就越有可能思考出自己的魔術嗎?

鯛大:其實這需要一點運氣跟機緣,跟我有類似的背景的人一定很多,玩魔術的人也很多,但像我一樣同時兼具的人不多,因此將兩個領域結合時,就很容易產生新的東西。我這麼說並不是表示,為了創作必須去包山包海的學習就能夠創作出新的東西,而是盡可能以其他領域的眼光來看,也許比較容易創造出自己的東西。也許因為我自己是理科出身的,所以比較習慣以系統性的方式來分析構思魔術。

子超:所以你有特別喜歡的魔術形式或是魔術道具嗎?

鯛大:我個人非常不喜歡單一效果的道具,像天洋的道具我收集很多,但當中我真的會拿來表演的是 ESP 卡,因為他並不是單一效果的道具,具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性,像這樣的東西可以刺激思考。相較於琳瑯滿目的效果商品,我更有興趣的一直是魔術的方法,像是如何將方法做到更乾淨之類的。有時候跟一些職業魔術師表演聊天,聊到會被觀眾洗牌、檢查,或是道具被檢查出來的問題,他們都會認為是我氣場不夠,沒有控制好觀眾,但是我現實生活中表演魔術,這就是真的會發生的狀況,有時候你設定好一副牌,邊聊天邊放在一旁,觀眾就是一定會拿起來洗兩下,作為多數表演在平常生活中的魔術師來說,這就是必須更小心處理的狀況,也因此我蠻堅持表演一定要 「Start clean and end clean」,就算是用道具表演,也用能夠輕易更換的道具。表演環境不同,會遇到的狀況是很不一樣的,所以說,有時候我們從書本上學到的東西,要理解作者是基於怎樣的背景說出那樣的論點,才不會覺得自己已經照做了還是處處碰壁。

子超:這樣感覺起來,你平常表演都是跟朋友表演居多吧。

鯛大:真的,真正大場面的魔術表演只有一次吧,其餘都是生活當中跟朋友變的魔術,但那一次大場面的表演雖然最後效果有成功,但因為我日文講的不夠好,所以整體不太順利。

子超:所以你表演主要都是表演牌類魔術嗎?

鯛大:我表演魔術主要的核心的確是牌,但有接觸一些戒指魔術。牌的部份偏向心靈魔術的呈現。雖然硬幣似乎是基本的,但也許是個性使然,我無法接受自己在表演過程中會看到破綻的魔術效果,而絕大多數的硬幣魔術都需要角度來克服,因為我看的到,我就無法確認觀眾是不是也看不到,因此我自己表演起來都覺得蠻彆扭的,我無法接受這樣的東西。

子超:聽你這樣說,你應該也沒辦法接受表演的時候講一些前世今生之類虛無飄渺的東西嗎?

鯛大:我不認為在這個時代還有多少觀眾相信這些東西,有趣的是,不少魔術師都認為自己能說服觀眾觀眾相信。在我表演的場合當中,觀眾是不可能相信我真的有超能力的,當然這可能跟表演場合有關,只是我覺得說服觀眾相信自己不相信的事情非常奇怪。我舉例來說,前陣子我看到心靈魔術大師 Luke Jermay 的 Marksman 表演,理論上來說觀眾看完他的表演,應該都會覺得他有超能力,或是真的能夠讀心,但觀眾回饋的說法幾乎都是:『很神奇,我不知道他是怎麼做的。』換言之,這表示觀眾其實也不相信真的有超能力或是讀心術。要是連這樣的大師都無法讓觀眾深信,為何我們又要去追求讓觀眾都相信真的有這樣的能力呢?

子超:所以會不會有可能是因為你表演張力不夠,導致觀眾無法進入那樣的情境呢?

鯛大:我認為最主要是現在資訊那麼發達,大多數人都不會相信真的有超能力這回事,當然還是有少數人相信啦,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的宗教團體可以裝神弄鬼,不過這些少數人不是會來看我們表演的族群,其實對我們來說沒有什麼差異。

子超:所以對你來說,那樣的說詞會比較接近神棍的狀態了?

鯛大:其實是不是神棍,跟你表演的意圖有關,像我的好朋友『寶哥』是台灣表演扒術魔術的翹楚,我們就曾經討論過,舞台上的扒竊購不構成偷竊這個犯罪,在法律上有個很重要的要素叫做「犯意」,就是說當我拿觀眾的東西時,但我心裡其實不是真的有心要佔有的狀態下,是不能稱作竊盜的(但沒有足夠的溝通可能觸犯其他罪嫌)。神棍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如果表演的時候,就是企圖讓觀眾相信我有這個力量,才叫做神棍。相對的,如果是為了讓表演於當下有這樣的情境,而創造出一個虛構的世界觀,我覺得就不算神棍了。為了這個問題,我也跟許多朋友討論過,多數人都蠻認同我的想法,常常有的時候表演完觀眾都會問怎麼做到的,我都會開玩笑的說:『買我的書你就知道了。』(笑),有時候我真的告訴觀眾方法,他們也不相信就是了,畢竟魔術師是不可以信的(大笑)。
我認為許多魔術師堅守隱藏魔術秘密的鐵律,在觀眾詢問下往往也都是守口如瓶,或著編織謊言,如果有一天,觀眾真的知道這個秘密了,他們會覺得你就是欺騙,我拆穿你的超能力;反之,如果我明示或暗示觀眾,我的確是用了某個方式做到,他們知道真正的方式時,反而會去尊重這樣的方式,此時秘密就不是欺騙了,就像是我們不會去思考空中飛人為何可以在高空中這樣擺盪,因為我們知道他們一定是經過大量時間的練習與累積,因此,有時候我們也必須讓我們的觀眾知道,我們也是付出非常多的時間,表演時,應該也要對我們的努力覺得尊重。
當我們看魔術的時候不也是這樣嗎?有時我們覺得魔術有趣,是因為我們會去欣賞魔術流程的設計與編排,因此有時候適當的藉由這樣的方式教育觀眾,會讓他們不會在意魔術的秘密,而學習欣賞魔術的樂趣,有時是我們態度的問題,如果我們不是那樣在乎魔術的秘密,在乎的是表演時創造那樣的世界觀,觀眾也會跟你一樣不會去在乎魔術的秘密,進而去欣賞你的表演,

子超:某種程度蠻同意你的觀點,魔術表演的重點真的在於程序的流程與設計,有時候真的是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好的魔術表演是一定能夠讓觀眾感受的,剛才提到的牌序思考,所以你有打算出書將你構思的東西跟大家分享嗎?

鯛大:我認為目前絕大多數的魔術書籍都是出給魔術師去看的,但其實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真正的表演場合都是發生在你生活中的,如果你是一個真正有魔法的人,絕對不會是只有站在舞台上才有這樣的能力,而是生活當中信手拈來的,當然理念是這樣,但其實有時候很難做到,因此我這本書的思考在於,如何創造出生活中出現接近魔法的效果,曾經在一次參加學術研討會休息的時候,跟大家說我要變一個魔術,大家感覺上應該又是要表演 Youtube 上學來的常見魔術吧,表演之後意外的沒想到迴響非常好,一些好像在電視上才會出現的魔術效果讓他們覺得震驚,因此希望書中都是提供這樣效果的東西。

子超:所以你這本書當中,都是你自己原創的程序嗎?

鯛大:內容有原創的程序,也有以我的牌組為核心改版的經典效果。所以我花了很多時間盡我所能蒐集有關相關記憶牌序的相關資源。因為我的牌序有一些非常好用的內建工具,所以主要是分享這些工具的潛在功能,讓大家可以自己開發原創的效果。雖然當初我開發這個牌序只是為了實現 ACAAN 這一個單純的效果,而且讓我容易背下來,但大多數的朋友都不是很有興趣,某簡姓同胞不只一次說:「阿就練Mnemonica就好了啊!」所以我自己花了很多時間跟朋友討論,問他們心目中理想的記憶牌序應該要具備什麼樣的特色或是功能,才調整出最後的版本,幾乎到了有求必應的境界。像是大家很渴望的mate位置,以我的方法,可以讓你看到某一張牌時,馬上反應出這張牌的對應牌(如黑桃七對梅花七),或著你能夠很快找出的相似性質。工具可以創作出無限可能,因此希望提供給大家一個工具,當然如果你看了我的書暫時沒有想法,也歡迎直接記憶我的牌序。

子超:所以你的牌序跟前人比較有什麼樣的差異呢?

鯛大:其實一般來說記憶牌序大致可以分為系統性的跟記憶性的,各有他們的優缺點,很難互相取代他們的優點,我的牌序目前看來,是兼容他們的優點的,這樣說起來好像有點自吹自擂,但目前來說,我還沒有看到我的牌序的缺點,而且我牌組真的最大的特色在於,非常非常的好記,我有更完整的系統性,讓大家能夠更快的上手,然後我的牌序還有一個其他書中不曾提過的優點,就是容易回憶,絕大多數的記憶牌序如果長時間不使用的話,很快的就需要重新記憶,但因為我的設計,只要拿起撲克牌,搭配我的書,應該很快就能夠完整回想起整副的牌序。

子超:除了這本書的計畫外,印象中你還出過兩本專門的書籍,所以你未來還有什麼跟魔術相關的計畫嗎?(鯛大出過的兩本書分別為:怕輻射,不如先補腦日本一城一食。)

鯛大:說到這兩本書,順便提到一個有趣的事情,當初出書時,其實剛好在研究一個我很喜歡的魔術效果『Book Test』(觀眾翻書,記憶一個字,或是一段敘述,魔術師可以讀出觀眾剛剛記憶的東西),但這樣的東西絕大多數的資源都是英文書,但中文上一直很難有突破,因此我開始思考,有沒有可能找到一個特色,只要符合這樣的特點,就能夠隨便拿市面上的非道具書,就能夠達到這樣的魔術效果,後來看到我很喜歡的魔術師 Brian Brushwood 發表的程序,有這樣的特色,我就將這樣的特色放進了我的兩本書中,因此如果拿到我的書就能夠馬上變這個魔術,但不是說一定要買我的書才有辦法做到,我翻過市面上出的書,比如說侯文詠的『白色巨塔』、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這些書都具有相同的特性,都能夠做到,也許未來也會把 Book Test 相關的研究也發表成冊。
另外,因為近幾年認識比較多的魔術圈朋友,但發現其實其實對大多數魔術師來說,都缺少了一個表演的場合,比較少是觀眾主動會主動來看魔術表演的場合,就算有,也都是魔術圈自己人居多,但必須思考如何讓普通觀眾主動想要來看魔術,對大多數人來說,平常就是沒有看魔術的需求,但每個人一定都會有對娛樂的需求,抽煙是種娛樂,於是有些人會抽煙,看電影是種娛樂,所以大家會去看電影, 所以我們應該去思考怎麼樣將魔術變成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娛樂,如何將魔術變得更有趣,今天如果電視上看到的魔術表演,跟看一般的魔術表演差不多的時候,沒有人會捨棄電視的,因此應該去思考,如何提供更好的體驗,是不是能夠以劇場的方式,長期的提供魔術表演,讓他變成一種文化,才能有長久的續航力,吸引觀眾來看表演,剛好我學妹跟朋友經營了一個青年旅館,是一個希望讓旅客流連忘返的旅館,基於這樣的理念結合,去思考是否能夠能夠在那邊表演,讓旅客回來看表演,讓他們多一個回旅館的理由,但我們表演很難超越那些電視魔術明星,所以如何營造一個讓他們回來的表演秀呢?剛好我們的團隊當中有一位戲劇相關的人才,刺激我們去思考如果這個表演不單單只是魔術的呈現,而是舞台劇的方式呢?這剛好能夠提供一個表演魔術的情境跟氛圍,讓魔術的表演有一個合理性。

子超:所以什麼時候會開始表演呢?

鯛大:目前確定會在 2018年的6月9號會有一個暖身的表演,我們希望能跟觀眾近距離的互動,場地大約能夠容納 30 位觀眾,希望大家有空來看看不同的魔術表演。(補充,不好意思,因為這篇文章來不及寫完,所以錯過了將這次資訊提供給大家,但聽說接下來每週六晚上八點都還是持續會有表演。)

子超:所以魔術師與其抱怨沒有舞台表演,不如自己去打造一個表演的空間跟環境。

鯛大:其實這樣的形式我們也不知道是好是壞,一切都是嘗試,但如果不去做,永遠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有時候我跟朋友表演魔術,結束後會找團隊討論為何觀眾的反應不如預期或是反應良好,但團隊有時覺得是我表演的問題,因此如果有這樣的表演環境,我們就可以去印證這樣的表演方式是好還是壞,因此希望每次表演結束後,都會有座談會,跟觀眾討論他們覺得好不好,有什麼樣的感覺,讓表演越來越好。

子超:剛剛有提到你最近會有魔術劇場的表演,所以你有一個魔術團隊?這些應該都是你魔術上的朋友,這些朋友對你的影響跟幫助是?

鯛大:因為我們團隊當中有職業魔術師,他們絕對比我經驗還要豐富,加上我們訓練的體系一定不同,我的魔術學習偏向於土法煉鋼的方式,因此有時難免會有想法上的差異,有的時候我實際跟朋友表演,他們反應都覺得很好,但團隊就會覺得我的表演讓他們覺得很迷惑,或是覺得這樣的方式無法吸引到觀眾,不是我自我感覺良好,但我大多數的觀眾的反應都很不錯,但跟團隊互相溝通想法,磨合表演,有時候會讓表演更有趣,因此如果有劇場的話,剛好可以觀看觀眾的反應,如果觀眾的反應是好的,表示印證我的想法,如果沒有很好,下次可以修改或是改掉這個表演。

子超:嗯,很期待這樣的劇場表演,還有什麼想跟大家說的嗎?或是有給學魔術人的建議呢?

鯛大:其實我經常無法理解台灣的魔術圈,剛剛有提過,早期我在玩搖滾樂時,每個獨立樂團都希望能夠唱自己的歌,我也是從來不唱別人的歌的,魔術也一樣,我希望能夠用自己的方式或程序做自己的表演,但台灣魔術圈幾乎很少看到有人在表演自己創作的魔術。我會因為需求去開發我要用到的東西,有時候為了解決程序的問題,開發了一個新手法。有時候閱讀魔術書我也不是為了學習特定的程序,像是因為我曾經看過 Juan Tamariz 的一本書後,從書中的某個程序產生新的靈感,我認為這才是閱讀真正的價值。我聽說有些人在交流會喜歡藏招,其實大家如果思考一下會發現,我們參加那麼多的交流會,真的會拿交流會學到的效果真的很少,但把這些東西裝進自己的資料庫裡,有時候某個特殊的時間點都能可能產生新的想法。
然後學習魔術初期看到什麼東西都想學很正常,但應該去試著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方向,一開始你一定會花很多的冤枉錢,買了一堆你八百輩子都不會在用到的東西,但你早晚會發現你真正喜歡的方向,就像在玩 RPG 遊戲一樣,天賦點數是有上限的,像我發現我最歡的方向還是撲克偏心靈魔術的呈現,我會把技能點數加在這方面,到了現在我看到一個新的魔術產品,我就能夠知道這是不是我需要的東西,是不是我喜歡的東西,也許其他東西我也會加技能點數,但就不會點太多,能夠真正的將時間花在自己有興趣的東西上。
最後要說的是,魔術是表演給人看的,多接觸人,不要待在自己的象牙塔裡。

讓魔術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不是變魔術,思考問題也可以用魔術的角度去試試看,會讓你看世界有不一樣的感受。

子超:非常感謝台灣鯛民在攻讀博士之餘接受我的訪問,謝謝鯛民。

鯛大:謝謝子超,歡迎大家有空來看我們劇場的表演。

這一次的訪問當中,我們發現居然在訪問當中出現了本網站第一次的魔術教學(笑),而且這一次的訪問,發現台灣鯛民不愧是博士候選人,很多東西會用邏輯思考的方式去歸類、分析,(之前遇過類似的台灣魔術師是高文瀚,每次上他的課都讓我覺得獲益良多),的確,很多東西靠著系統性的學習是可以幫助我們刺激思考,但資料庫的建置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很喜歡他提到技能樹的概念,大家可以去思考自己能做到的方向,找出自己最有興趣的,當然囫圇吞棗有時也是一個方向啦,但有時這樣很難去精通一個方向,希望這次的專訪大家都能獲得一些什麼,如果有什麼想要討論的,也歡迎在下方留言跟我分享,謝謝。

Jay Sankey 談對大眾演講的十個秘訣

Jay Sankey 談對大眾演講的十個秘訣

今天早上好友傳了一則影片推薦給我,看了之後也想要整理後分享給大家

影片內容是魔術師 Jay Sankey 談『十個對大眾演講』的秘訣,但我覺得對魔術表演也非常受用,以下將影片內容大概整理一下,並且直接換成魔術表演可以注意的事項:

十、講慢點:常常在表演的時候,我們會不自覺得加快說話的速度,放慢速度可以幫助你的觀眾聽的更清楚。

九、簡單:要讓觀眾能清處理解你說的每一個段落與表演的效果,知名魔術師曾經說過『 Confusion Is Not Magic』。

八、別過度背稿:有時候刻意過度背稿會忽略你與觀眾的互動,可以將內容熟記,才能脫搞演出,我認為所謂的即興表演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練習而來的。

七、條列小抄與一杯水:我們永遠不知道會不會突然忘記接下來的內容,因此可以條列表演的內容,藉著喝水的時候,偷偷看一下,能幫助你回憶。

六、減少訊息量:在每一次的表演中,你會發現觀眾會去注意的焦點,久而久之你會發現觀眾真正在意的點,藉此可以精鍊你的表演內容。

五、表演內容的順序很重要:表演內容的順序決定了你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想法,因此仔細審思你表演內容的排列,觀眾會依照你順過的邏輯來思考,來獲得你真正想要傳達的東西。

四、開頭的前三十秒非常重要:前三十秒你透露出的訊息決定了觀眾會不會認真看你的表演,你是什麼樣的人,你會怎麼表演,觀眾都會看在眼裡,因此,前三十秒建立他們的第一印象很重要。(這個部分在 David Berglas 談觀眾管理的那篇文章也有提到

三、回應觀眾:當你沈浸於你的表演的時候,也應該注意觀眾的反應,給予他們你的回饋,觀眾的反應是是你的寶物,你的表演內容大概會佔觀眾回憶的 60 %,但與觀眾的互動會佔 40 %,因此需要隨時留意。

二、相信你要傳達的訊息是最重要的:表演應當要有中心思想,不論是想要娛樂觀眾的心還是你有希望觀眾接受的訊息,你自己都要相信這些是最重要的,不然你怎麼說服你的觀眾,你自己不相信的東西,觀眾也不會相信的。

一、練習、練習、再練習:練習的目的在於熟練你的每一個細節,掌握細節的當下,你才能真正去留意其他的事情,比如觀眾的反應,表演時間還有多長,我應該給觀眾什麼樣的回饋,留意這些事情,你才有辦法真正的投入表演。

這篇文章只是大致整理影片的內容,並整理為魔術表演應該注意的事項,詳細內容還是建議大家自己去看一下影片,或許會有不同的感受(或著發現我的解讀有問題 XD),無論如何,如果有志於表演,還是建議多吸收其他資訊,才是讓自己進步的基石。

Jay Sankey 是以創意著稱的魔術師,雖然有一段時間他粗製濫造他的創意 XD,但大多數他的創作都蠻有啟發性的,現在他比較不像之前那麼快速產出產品,回歸到思考魔術的內容,如果有志於創作魔術的朋友,還蠻建議看看他的東西的,他網站留下 mail ,也會不定時的分享一些他的想法與創作,有興趣的人可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