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鯨吞蟬食我們的生活?

科技鯨吞蟬食我們的生活?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在每天生活中都習慣刷刷 Facebook 了解一下朋友發生什麼?瞧瞧 Wechat 上公眾號又說了什麼?回 Line 訊息(發發長輩圖? XD)、看看 Youtube 上「眾網紅」又拍了什麼開箱、互整的影片?修修照片發到 Instagram ,到 PTT 找有沒有可以公幹的文章或是討拍取暖、花時間拍抖音,然後又花了時間看抖音上有什麼有趣吸引人的影片,或著是聽『得到 app』提供的知識?但最後你會驚覺,時間對每一個人很公平,當每天的24小時都花在這些科技上時,你會驚覺,回不去了…..

前幾天參加了暢哥新的課程:『數據解毒』,參加之前只是很單純的想要讓自己更專注的可以做一些事情(比如專心的寫文章、陪小孩玩,之類的),但參加後我真的驚呆了,有些事情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嚴重,如同前言所說的,種種社群網站為了爭取我們每天僅有的 24 小時,找了很多的專家設計種種吸引我們注意力的功能,讓生活對他們產生很高的粘著度,影視巨擘 Netflix 甚至說過:『睡眠時間是我們最大的敵人。』,是的,如果可以,最好連你的睡眠時間他們都要,但最恐怖的是,你的專注力、注意力完完全全都被它們消磨殆盡了。

如果科技真的那麼可怕,我們是不是能夠直接斷開枷鎖、斷開一切連結,直接放棄科技呢?然後在參加完這門課之後就能獲得救贖呢?答案很明顯 XD;科技對我們的確有負面影響,但我們是不是應該換個角度思考,怎麼利用科技的方便性,來我們奪回被科技「綁架」的時間,我想才是我參加這門課獲得最大的價值。

也許有些人會說,我不覺得上述那些是問題阿,每天參與這些活動讓我很充實阿,那麼也許只是還沒有意識到問題而已,上完這門課後,我去查了一些數據,美國人2017年每天平均划手機 80 次(定義是:關掉之後重新打開繼續划手機,算一次),平均每天使用時間從 2013 年到 2018 年 由 2小時提升到超過 4 小時,這些都提醒了我們,如果減少被「綁架」的時間,我們能夠多做多少事情。(補充: 2018 年每天平均刷手機的次數已經提高到 150 次了。)

這次課中提到 崔斯頓.哈瑞斯 ( Tristan Harris ),他曾經是谷歌的倫理設計學家,他的工作是如何在符合道德前提下去控制們人們的思想,他也證實了,這些高科技的確能夠藉由設計,來做到一定程度操控人們的思考,就像Facebook 即時回饋朋友點讚的訊息,Youtube 的自動播放等等,這些看起來像是自由意志能夠掌控的東西,事實上都是被設計讓人不停使用的。

最後,那有什麼是我們沒有去上這門課馬上能做的呢?我個人覺得,也許先從手機的自動推播功能關掉開始,當踏出這步後,你會發現清幽許多,至於其他的方式,也許去試試這課程,你也會有收穫的。

比利時狂想曲Belgian Rhapsody

比利時狂想曲Belgian Rhapsody

首先感謝好友若梅的邀請,以及翻面映畫將這部 2014 年上映的電影於台灣上映,聽說明天才會有正式的預告上市,能搶先看到這部電影讓我很興奮,這邊我們先看看之前國際版本的預告。

6/14 補充:更新為台灣版的預告片,大家應該更能理解電影。

先說結論,我很喜歡這部電影,裡面的歌我都很喜歡,到時正式上映我應該會帶小孩再去看一次,下面是心得跟想法。(可惜找不到原聲帶,不然很想買來收藏。)

劇情很簡單,比利時弗拉芒區的聖則濟利亞隊與瓦隆區的先鋒隊,兩個地方的銅管樂團為了爭取歐洲盃大賽的榮譽,產生了競爭意識,聖希利亞的小號獨奏因故未能參加決賽,為了勝利,只好挖先鋒隊才華洋溢的「雨格」參賽,但最後的比賽結果是?

劇情就這樣看來真的是平淡無奇,但片商冠以『樂來樂愛你』歡樂版,從前面的預告我們可以看出來,這是一檔不折不扣的歡樂歌舞劇,加上銅管樂隊競賽的故事背景,所以電影中有著悅耳的音樂,以及讓人邊看電影邊想要跟著想要歌唱及舞動的衝動,電影中有一段聖則濟利亞隊因為「雨格」的加入,本來死氣沈沈的演奏,也似乎隨之活了過來,從音樂當中都可以聽到明顯的變化,甚至連喪禮上唱的歌都輕快到人覺得很舒服,如果喜歡歌舞劇的朋友一定可以找到不少樂趣,不喜歡歌舞劇的朋友,也許看到其中演員唱到:「我真的好緊張。」,應該也會覺得有趣吧,每次唱這一段的時候搭配電影情節,全場都笑的很開心,雖然說劇情上沒有太多驚喜,但最後的結局還是讓我感動到老淚縱橫 XD 。

補充:導演 Vincent Bal 擅長以影子創作一些富有童趣的圖像,推薦他的 IG 給大家,也許大家也能從他的作品中找到一些他對於電影的設計巧思。

————-以下可能有雷,建議看過電影再往下看—————–

比利時狂想曲 Belgian Rhapsody,這個英文名稱應該是電影於美國上映時的命名,原片名為 Brabançonne (布拉班人之歌),洽好為比利時的國歌名稱,查了 Wiki 之後(請原諒我貧乏的國際常識 XD),才赫然發現導演將他對於比利時的期許藏在電影裡面,所以某種程度可以說這是一部以音樂劇包裝的政治比擬電影,比利時北方的弗拉芒區用的語言是佛萊明荷蘭語,南方的瓦隆則用法語溝通,以及片中沒有提到的布魯塞爾-首都區講的則是德語,因此電影中有一段女主角艾卡問未婚夫喜不喜歡她時唱的歌曲,會唱到三種語言的歌詞,但南北雙方某種程度處於有點對立的狀態,可能台灣用藍綠陣營大家比較能想像,聖則濟利亞隊為了拉攏「雨格」,跑去參觀瓦隆,瓦隆的人也都預設力場覺得是來搗亂的(事實上的確也是啦 XD),之後「雨格」加入聖希利亞隊時,也一直出現「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聲音,雖然最後的大結局是兩邊拋開一切的嫌隙,雙方大合作,唱出最後的情歌,讓人想到比利時的族群共榮,所以我說電影看到老淚縱橫,但為何說這電影是導演的期許呢?查了 IMDB 會發現,到今年三月份的評論,看起來像是比利時弗拉芒區的人上去發表覺得結局太過理想,而且心態可笑,同樣的以台灣的例子來看,可能就像是藍綠大家都覺得不可能未來有互相合作共榮的機會,雖然電影不等同於人生,但在電影中看到完美的結局,也希望真實的世界也能夠有好的未來。

(圖片來源:翻面映畫粉絲團

台灣鯛民-廖彥朋 專訪

台灣鯛民-廖彥朋 專訪

因為一個很特殊的契機認識了『廖彥朋』(以下訪問文章以鯛大簡稱),這個名子對於魔術圈的大家來說應該很陌生,他在網路上比較為人熟知的名稱叫做『台灣鯛民』,以觀察台灣民眾許多被稱為「刁民」的行為將之發表為漫畫,以及傳達輻射相關知識著稱,現在於日本京都大學攻讀博士,乍聽之下似乎跟 LoveMagi 這網站八竿子打不到關係,但接觸之後才發現他同時還有著熱情研究魔術的斗M性格(誤),剛好也耳聞他最近研究的課題是我研究許久的部分,並且打算寫成書,因此有了想要跟他好好聊聊魔術的想法,因此有了這次的專訪(閒聊?)。

子超:對我們來說你是一個魔術圈的陌生人,雖然熟悉台灣鯛民的粉絲團有時候可以看到你有時候會放一些自己魔術表演的影片,但對你其實認識沒有很深,可以介紹一下你是怎麼接觸到魔術的嗎?

鯛大:我其實從小學就對魔術很有興趣了,曾經從給小朋友讀的魔術書中學習製作魔術箱,一直對魔術很有興趣,只是到留學以前並沒有真的非常投入於這件事。上了高中的時候主要的興趣是音樂,進了熱音社,開始彈吉他、唱歌,參加許多比賽,所以我有長達十五年的時間都主觀認為自己是音樂人,也從來沒想過可能會接觸到魔術的圈子。真的開始鑽研魔術的契機是在日本的時候,有時候在一些聚會中需要表演,直觀上表演彈唱是比較順手的,但是除了要攜帶吉他很麻煩以外,表演前後氣氛的冷熱差讓我很受不了,因此後來經常會選擇表演魔術。但招式是有限的,聚會是無限的,如果要經常需要貢獻一些演出的話就會需要一些資源,因此開始從Youtube 挖掘一些材料,我的視野可以說是被YouTube打開的。最重要的一個轉機,是2016 年下旬看到 Shawn Farquhar 的 YouTube頻道放了一個 ACAAN 效果的廣告(有關於ACAAN 詳本站介紹),感到驚為天人,因此花了非常多的時間找尋相關資源,幾乎所有的資訊都指向一件事情:MD (記憶牌序),所以就展開了我的MD旅程。只是事後Shawn Farquhar的H.G. Effect上架之後,我才明白他的版本其實跟MD一點關係也沒有,但是我也因為這樣獲得了非常一系列珍貴知識。

子超:你剛剛提到的學習歷程中,來源之一是 Youtube,所以你覺得像是 Youtube 這樣的學習資源到底是好是壞?

鯛大:看你要從哪個角度來評論。 Youtube 教學,我認為受到大家爭議的原因大多就是『免費』,免費牽涉到賺錢以及門檻問題,當然,也有很多人詬病YouTube上充斥著很爛的教學;因為教的爛,讓看過的人也都一起爛。至於免費的部分,也許有些人覺得這樣就是公開秘密、會降低觀看樂趣,但現實殘酷的是,真實世界中沒有那麼多人關心魔術的秘密。換個角度而言,人會對魔術秘密好奇在所難免,你我不就是因為這樣而學習魔術的嗎?除此之外,Youtube 魔術教學受限於長度,太長的影片是沒有人要看的,因此這些影片多半非常片段的、單一的環節,真的想要了解魔術的架構,只從YouTube 的影片獲取資訊是不可能的。

子超:所以其實 Youtube 的教學有時候是勾起學習的興趣,對於沒有興趣的人來說,就僅僅在這邊就止步了,而不會再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鯛大:沒錯,之前有一個有趣的說法是,如果今天有人在 Youtube 教大家 『Mnemonica』(補充: Juan Tamariz 的牌序),應該沒有人會去看,因為首先面對的就是如何把他記下來,大概就先卡死一堆人了。如果是一個比較完整的魔術程序,有時候真的沒有辦法用三言兩語來解釋。我認為最應該探討的應該是道德上產生的爭議,如果創作者還在世,還有正當管道能夠學習的,就不應該竊取,因為這是著作權的問題; 但是如果是一些已經變成公共財的魔術資源,我認為放在圖書館跟放在 Youtube 是沒有太大差別的;重要的是,如果你真的教的很爛,拜託不要出來殘害幼苗….

子超:所以剛剛提到的 Shawn Farquhar 給了你很大的衝擊,之後就開始蒐集相關的資源嗎?

鯛大:其實找尋資源的時候會發現,在 ACAAN 的領域,大多數人都講到『Mnemonica』,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單純覺得怎麼可能有人記得起來這種東西,因此花了很多時間去尋找一個正常人能夠記憶的系統。最初我是使用 Si Stebbins stack(關於 Si Stebbins 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 wiki 的說明),也用了非常久,但表演久了發現,這東西有時候需要換算,就算你錯引很強,難免還是會有空白的時間,我甚至還花時間簡化算式,但是在實戰的時候花太多精神在算數學實在太危險了。後來又找到了 Richard Osterlined 的 Breakthrough Card System ,一開始看到真心覺得這個牌型真的太強了,我相信任何人在不知道秘密的情況下都難以發現他的規則,但美麗的代價就是功能上的限縮,它只能知道下一張牌是什麼,還不能回推。如果今天我要知道後面十張牌是什麼,就得計算十次,對我而言實在太不符合現實了;要是真的花時間背下來,似乎又失去這個牌組的特色。之後我依舊持續在網路上探索其他可能性,發現各種牌組都不符合理想,所以開始思考自己開發系統的可能性。我最初的牌序系統是依據數字的「長相」設計的,但實用一陣子後發現除了長得比Si Stebbins亂以外,毫無優點可言,所以又繼續研究新一代的版本。

子超:所以這個牌組能夠授權讓我介紹給大家嗎?

鯛大:沒有問題。(謝謝鯛大慷慨分享,但跟專訪無關,將另開一篇文章解釋。)

子超:所以新的思考邏輯從你開始研究牌序之後,到底花了多少時間去構思出來你現在所謂的新一代版本呢?

鯛大:真正的核心概念其實從剛剛介紹的牌組之後開始發展構思,之後用了大概三個月去思考,但就跟所有的科學研究一樣,總是在意外中找到了一些牌的特性。每一張撲克牌都有兩個資訊,:花色、點數。我們有沒有可能利用這個資訊知道這張牌在哪個位置?某天晚上我意外發現了一個52張牌的秘密因而產生了這個牌組,不過真正完善整個架構大約花了一年。

子超:所以你剛剛說到,構思出這個牌組的核心花了三個月,其實有點超乎我的想像的快耶,你覺得這跟你接受的科學訓練有關嗎,因為其實很多人都學了魔術非常久,但不見得能夠開創出自己的魔術?

鯛大:我覺得這可能要看你怎麼在想事情,大多數人想事情都都奠基於對事情的相關知識,但往往囿於這些知識限制,反而陷入思考的窘境。

子超:所以如果自己學過的東西越多就越有可能思考出自己的魔術嗎?

鯛大:其實這需要一點運氣跟機緣,跟我有類似的背景的人一定很多,玩魔術的人也很多,但像我一樣同時兼具的人不多,因此將兩個領域結合時,就很容易產生新的東西。我這麼說並不是表示,為了創作必須去包山包海的學習就能夠創作出新的東西,而是盡可能以其他領域的眼光來看,也許比較容易創造出自己的東西。也許因為我自己是理科出身的,所以比較習慣以系統性的方式來分析構思魔術。

子超:所以你有特別喜歡的魔術形式或是魔術道具嗎?

鯛大:我個人非常不喜歡單一效果的道具,像天洋的道具我收集很多,但當中我真的會拿來表演的是 ESP 卡,因為他並不是單一效果的道具,具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性,像這樣的東西可以刺激思考。相較於琳瑯滿目的效果商品,我更有興趣的一直是魔術的方法,像是如何將方法做到更乾淨之類的。有時候跟一些職業魔術師表演聊天,聊到會被觀眾洗牌、檢查,或是道具被檢查出來的問題,他們都會認為是我氣場不夠,沒有控制好觀眾,但是我現實生活中表演魔術,這就是真的會發生的狀況,有時候你設定好一副牌,邊聊天邊放在一旁,觀眾就是一定會拿起來洗兩下,作為多數表演在平常生活中的魔術師來說,這就是必須更小心處理的狀況,也因此我蠻堅持表演一定要 「Start clean and end clean」,就算是用道具表演,也用能夠輕易更換的道具。表演環境不同,會遇到的狀況是很不一樣的,所以說,有時候我們從書本上學到的東西,要理解作者是基於怎樣的背景說出那樣的論點,才不會覺得自己已經照做了還是處處碰壁。

子超:這樣感覺起來,你平常表演都是跟朋友表演居多吧。

鯛大:真的,真正大場面的魔術表演只有一次吧,其餘都是生活當中跟朋友變的魔術,但那一次大場面的表演雖然最後效果有成功,但因為我日文講的不夠好,所以整體不太順利。

子超:所以你表演主要都是表演牌類魔術嗎?

鯛大:我表演魔術主要的核心的確是牌,但有接觸一些戒指魔術。牌的部份偏向心靈魔術的呈現。雖然硬幣似乎是基本的,但也許是個性使然,我無法接受自己在表演過程中會看到破綻的魔術效果,而絕大多數的硬幣魔術都需要角度來克服,因為我看的到,我就無法確認觀眾是不是也看不到,因此我自己表演起來都覺得蠻彆扭的,我無法接受這樣的東西。

子超:聽你這樣說,你應該也沒辦法接受表演的時候講一些前世今生之類虛無飄渺的東西嗎?

鯛大:我不認為在這個時代還有多少觀眾相信這些東西,有趣的是,不少魔術師都認為自己能說服觀眾觀眾相信。在我表演的場合當中,觀眾是不可能相信我真的有超能力的,當然這可能跟表演場合有關,只是我覺得說服觀眾相信自己不相信的事情非常奇怪。我舉例來說,前陣子我看到心靈魔術大師 Luke Jermay 的 Marksman 表演,理論上來說觀眾看完他的表演,應該都會覺得他有超能力,或是真的能夠讀心,但觀眾回饋的說法幾乎都是:『很神奇,我不知道他是怎麼做的。』換言之,這表示觀眾其實也不相信真的有超能力或是讀心術。要是連這樣的大師都無法讓觀眾深信,為何我們又要去追求讓觀眾都相信真的有這樣的能力呢?

子超:所以會不會有可能是因為你表演張力不夠,導致觀眾無法進入那樣的情境呢?

鯛大:我認為最主要是現在資訊那麼發達,大多數人都不會相信真的有超能力這回事,當然還是有少數人相信啦,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的宗教團體可以裝神弄鬼,不過這些少數人不是會來看我們表演的族群,其實對我們來說沒有什麼差異。

子超:所以對你來說,那樣的說詞會比較接近神棍的狀態了?

鯛大:其實是不是神棍,跟你表演的意圖有關,像我的好朋友『寶哥』是台灣表演扒術魔術的翹楚,我們就曾經討論過,舞台上的扒竊購不構成偷竊這個犯罪,在法律上有個很重要的要素叫做「犯意」,就是說當我拿觀眾的東西時,但我心裡其實不是真的有心要佔有的狀態下,是不能稱作竊盜的(但沒有足夠的溝通可能觸犯其他罪嫌)。神棍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如果表演的時候,就是企圖讓觀眾相信我有這個力量,才叫做神棍。相對的,如果是為了讓表演於當下有這樣的情境,而創造出一個虛構的世界觀,我覺得就不算神棍了。為了這個問題,我也跟許多朋友討論過,多數人都蠻認同我的想法,常常有的時候表演完觀眾都會問怎麼做到的,我都會開玩笑的說:『買我的書你就知道了。』(笑),有時候我真的告訴觀眾方法,他們也不相信就是了,畢竟魔術師是不可以信的(大笑)。
我認為許多魔術師堅守隱藏魔術秘密的鐵律,在觀眾詢問下往往也都是守口如瓶,或著編織謊言,如果有一天,觀眾真的知道這個秘密了,他們會覺得你就是欺騙,我拆穿你的超能力;反之,如果我明示或暗示觀眾,我的確是用了某個方式做到,他們知道真正的方式時,反而會去尊重這樣的方式,此時秘密就不是欺騙了,就像是我們不會去思考空中飛人為何可以在高空中這樣擺盪,因為我們知道他們一定是經過大量時間的練習與累積,因此,有時候我們也必須讓我們的觀眾知道,我們也是付出非常多的時間,表演時,應該也要對我們的努力覺得尊重。
當我們看魔術的時候不也是這樣嗎?有時我們覺得魔術有趣,是因為我們會去欣賞魔術流程的設計與編排,因此有時候適當的藉由這樣的方式教育觀眾,會讓他們不會在意魔術的秘密,而學習欣賞魔術的樂趣,有時是我們態度的問題,如果我們不是那樣在乎魔術的秘密,在乎的是表演時創造那樣的世界觀,觀眾也會跟你一樣不會去在乎魔術的秘密,進而去欣賞你的表演,

子超:某種程度蠻同意你的觀點,魔術表演的重點真的在於程序的流程與設計,有時候真的是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好的魔術表演是一定能夠讓觀眾感受的,剛才提到的牌序思考,所以你有打算出書將你構思的東西跟大家分享嗎?

鯛大:我認為目前絕大多數的魔術書籍都是出給魔術師去看的,但其實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真正的表演場合都是發生在你生活中的,如果你是一個真正有魔法的人,絕對不會是只有站在舞台上才有這樣的能力,而是生活當中信手拈來的,當然理念是這樣,但其實有時候很難做到,因此我這本書的思考在於,如何創造出生活中出現接近魔法的效果,曾經在一次參加學術研討會休息的時候,跟大家說我要變一個魔術,大家感覺上應該又是要表演 Youtube 上學來的常見魔術吧,表演之後意外的沒想到迴響非常好,一些好像在電視上才會出現的魔術效果讓他們覺得震驚,因此希望書中都是提供這樣效果的東西。

子超:所以你這本書當中,都是你自己原創的程序嗎?

鯛大:內容有原創的程序,也有以我的牌組為核心改版的經典效果。所以我花了很多時間盡我所能蒐集有關相關記憶牌序的相關資源。因為我的牌序有一些非常好用的內建工具,所以主要是分享這些工具的潛在功能,讓大家可以自己開發原創的效果。雖然當初我開發這個牌序只是為了實現 ACAAN 這一個單純的效果,而且讓我容易背下來,但大多數的朋友都不是很有興趣,某簡姓同胞不只一次說:「阿就練Mnemonica就好了啊!」所以我自己花了很多時間跟朋友討論,問他們心目中理想的記憶牌序應該要具備什麼樣的特色或是功能,才調整出最後的版本,幾乎到了有求必應的境界。像是大家很渴望的mate位置,以我的方法,可以讓你看到某一張牌時,馬上反應出這張牌的對應牌(如黑桃七對梅花七),或著你能夠很快找出的相似性質。工具可以創作出無限可能,因此希望提供給大家一個工具,當然如果你看了我的書暫時沒有想法,也歡迎直接記憶我的牌序。

子超:所以你的牌序跟前人比較有什麼樣的差異呢?

鯛大:其實一般來說記憶牌序大致可以分為系統性的跟記憶性的,各有他們的優缺點,很難互相取代他們的優點,我的牌序目前看來,是兼容他們的優點的,這樣說起來好像有點自吹自擂,但目前來說,我還沒有看到我的牌序的缺點,而且我牌組真的最大的特色在於,非常非常的好記,我有更完整的系統性,讓大家能夠更快的上手,然後我的牌序還有一個其他書中不曾提過的優點,就是容易回憶,絕大多數的記憶牌序如果長時間不使用的話,很快的就需要重新記憶,但因為我的設計,只要拿起撲克牌,搭配我的書,應該很快就能夠完整回想起整副的牌序。

子超:除了這本書的計畫外,印象中你還出過兩本專門的書籍,所以你未來還有什麼跟魔術相關的計畫嗎?(鯛大出過的兩本書分別為:怕輻射,不如先補腦日本一城一食。)

鯛大:說到這兩本書,順便提到一個有趣的事情,當初出書時,其實剛好在研究一個我很喜歡的魔術效果『Book Test』(觀眾翻書,記憶一個字,或是一段敘述,魔術師可以讀出觀眾剛剛記憶的東西),但這樣的東西絕大多數的資源都是英文書,但中文上一直很難有突破,因此我開始思考,有沒有可能找到一個特色,只要符合這樣的特點,就能夠隨便拿市面上的非道具書,就能夠達到這樣的魔術效果,後來看到我很喜歡的魔術師 Brian Brushwood 發表的程序,有這樣的特色,我就將這樣的特色放進了我的兩本書中,因此如果拿到我的書就能夠馬上變這個魔術,但不是說一定要買我的書才有辦法做到,我翻過市面上出的書,比如說侯文詠的『白色巨塔』、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這些書都具有相同的特性,都能夠做到,也許未來也會把 Book Test 相關的研究也發表成冊。
另外,因為近幾年認識比較多的魔術圈朋友,但發現其實其實對大多數魔術師來說,都缺少了一個表演的場合,比較少是觀眾主動會主動來看魔術表演的場合,就算有,也都是魔術圈自己人居多,但必須思考如何讓普通觀眾主動想要來看魔術,對大多數人來說,平常就是沒有看魔術的需求,但每個人一定都會有對娛樂的需求,抽煙是種娛樂,於是有些人會抽煙,看電影是種娛樂,所以大家會去看電影, 所以我們應該去思考怎麼樣將魔術變成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娛樂,如何將魔術變得更有趣,今天如果電視上看到的魔術表演,跟看一般的魔術表演差不多的時候,沒有人會捨棄電視的,因此應該去思考,如何提供更好的體驗,是不是能夠以劇場的方式,長期的提供魔術表演,讓他變成一種文化,才能有長久的續航力,吸引觀眾來看表演,剛好我學妹跟朋友經營了一個青年旅館,是一個希望讓旅客流連忘返的旅館,基於這樣的理念結合,去思考是否能夠能夠在那邊表演,讓旅客回來看表演,讓他們多一個回旅館的理由,但我們表演很難超越那些電視魔術明星,所以如何營造一個讓他們回來的表演秀呢?剛好我們的團隊當中有一位戲劇相關的人才,刺激我們去思考如果這個表演不單單只是魔術的呈現,而是舞台劇的方式呢?這剛好能夠提供一個表演魔術的情境跟氛圍,讓魔術的表演有一個合理性。

子超:所以什麼時候會開始表演呢?

鯛大:目前確定會在 2018年的6月9號會有一個暖身的表演,我們希望能跟觀眾近距離的互動,場地大約能夠容納 30 位觀眾,希望大家有空來看看不同的魔術表演。(補充,不好意思,因為這篇文章來不及寫完,所以錯過了將這次資訊提供給大家,但聽說接下來每週六晚上八點都還是持續會有表演。)

子超:所以魔術師與其抱怨沒有舞台表演,不如自己去打造一個表演的空間跟環境。

鯛大:其實這樣的形式我們也不知道是好是壞,一切都是嘗試,但如果不去做,永遠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有時候我跟朋友表演魔術,結束後會找團隊討論為何觀眾的反應不如預期或是反應良好,但團隊有時覺得是我表演的問題,因此如果有這樣的表演環境,我們就可以去印證這樣的表演方式是好還是壞,因此希望每次表演結束後,都會有座談會,跟觀眾討論他們覺得好不好,有什麼樣的感覺,讓表演越來越好。

子超:剛剛有提到你最近會有魔術劇場的表演,所以你有一個魔術團隊?這些應該都是你魔術上的朋友,這些朋友對你的影響跟幫助是?

鯛大:因為我們團隊當中有職業魔術師,他們絕對比我經驗還要豐富,加上我們訓練的體系一定不同,我的魔術學習偏向於土法煉鋼的方式,因此有時難免會有想法上的差異,有的時候我實際跟朋友表演,他們反應都覺得很好,但團隊就會覺得我的表演讓他們覺得很迷惑,或是覺得這樣的方式無法吸引到觀眾,不是我自我感覺良好,但我大多數的觀眾的反應都很不錯,但跟團隊互相溝通想法,磨合表演,有時候會讓表演更有趣,因此如果有劇場的話,剛好可以觀看觀眾的反應,如果觀眾的反應是好的,表示印證我的想法,如果沒有很好,下次可以修改或是改掉這個表演。

子超:嗯,很期待這樣的劇場表演,還有什麼想跟大家說的嗎?或是有給學魔術人的建議呢?

鯛大:其實我經常無法理解台灣的魔術圈,剛剛有提過,早期我在玩搖滾樂時,每個獨立樂團都希望能夠唱自己的歌,我也是從來不唱別人的歌的,魔術也一樣,我希望能夠用自己的方式或程序做自己的表演,但台灣魔術圈幾乎很少看到有人在表演自己創作的魔術。我會因為需求去開發我要用到的東西,有時候為了解決程序的問題,開發了一個新手法。有時候閱讀魔術書我也不是為了學習特定的程序,像是因為我曾經看過 Juan Tamariz 的一本書後,從書中的某個程序產生新的靈感,我認為這才是閱讀真正的價值。我聽說有些人在交流會喜歡藏招,其實大家如果思考一下會發現,我們參加那麼多的交流會,真的會拿交流會學到的效果真的很少,但把這些東西裝進自己的資料庫裡,有時候某個特殊的時間點都能可能產生新的想法。
然後學習魔術初期看到什麼東西都想學很正常,但應該去試著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方向,一開始你一定會花很多的冤枉錢,買了一堆你八百輩子都不會在用到的東西,但你早晚會發現你真正喜歡的方向,就像在玩 RPG 遊戲一樣,天賦點數是有上限的,像我發現我最歡的方向還是撲克偏心靈魔術的呈現,我會把技能點數加在這方面,到了現在我看到一個新的魔術產品,我就能夠知道這是不是我需要的東西,是不是我喜歡的東西,也許其他東西我也會加技能點數,但就不會點太多,能夠真正的將時間花在自己有興趣的東西上。
最後要說的是,魔術是表演給人看的,多接觸人,不要待在自己的象牙塔裡。

讓魔術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不是變魔術,思考問題也可以用魔術的角度去試試看,會讓你看世界有不一樣的感受。

子超:非常感謝台灣鯛民在攻讀博士之餘接受我的訪問,謝謝鯛民。

鯛大:謝謝子超,歡迎大家有空來看我們劇場的表演。

這一次的訪問當中,我們發現居然在訪問當中出現了本網站第一次的魔術教學(笑),而且這一次的訪問,發現台灣鯛民不愧是博士候選人,很多東西會用邏輯思考的方式去歸類、分析,(之前遇過類似的台灣魔術師是高文瀚,每次上他的課都讓我覺得獲益良多),的確,很多東西靠著系統性的學習是可以幫助我們刺激思考,但資料庫的建置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很喜歡他提到技能樹的概念,大家可以去思考自己能做到的方向,找出自己最有興趣的,當然囫圇吞棗有時也是一個方向啦,但有時這樣很難去精通一個方向,希望這次的專訪大家都能獲得一些什麼,如果有什麼想要討論的,也歡迎在下方留言跟我分享,謝謝。

Jay Sankey 談對大眾演講的十個秘訣

Jay Sankey 談對大眾演講的十個秘訣

今天早上好友傳了一則影片推薦給我,看了之後也想要整理後分享給大家

影片內容是魔術師 Jay Sankey 談『十個對大眾演講』的秘訣,但我覺得對魔術表演也非常受用,以下將影片內容大概整理一下,並且直接換成魔術表演可以注意的事項:

十、講慢點:常常在表演的時候,我們會不自覺得加快說話的速度,放慢速度可以幫助你的觀眾聽的更清楚。

九、簡單:要讓觀眾能清處理解你說的每一個段落與表演的效果,知名魔術師曾經說過『 Confusion Is Not Magic』。

八、別過度背稿:有時候刻意過度背稿會忽略你與觀眾的互動,可以將內容熟記,才能脫搞演出,我認為所謂的即興表演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練習而來的。

七、條列小抄與一杯水:我們永遠不知道會不會突然忘記接下來的內容,因此可以條列表演的內容,藉著喝水的時候,偷偷看一下,能幫助你回憶。

六、減少訊息量:在每一次的表演中,你會發現觀眾會去注意的焦點,久而久之你會發現觀眾真正在意的點,藉此可以精鍊你的表演內容。

五、表演內容的順序很重要:表演內容的順序決定了你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想法,因此仔細審思你表演內容的排列,觀眾會依照你順過的邏輯來思考,來獲得你真正想要傳達的東西。

四、開頭的前三十秒非常重要:前三十秒你透露出的訊息決定了觀眾會不會認真看你的表演,你是什麼樣的人,你會怎麼表演,觀眾都會看在眼裡,因此,前三十秒建立他們的第一印象很重要。(這個部分在 David Berglas 談觀眾管理的那篇文章也有提到

三、回應觀眾:當你沈浸於你的表演的時候,也應該注意觀眾的反應,給予他們你的回饋,觀眾的反應是是你的寶物,你的表演內容大概會佔觀眾回憶的 60 %,但與觀眾的互動會佔 40 %,因此需要隨時留意。

二、相信你要傳達的訊息是最重要的:表演應當要有中心思想,不論是想要娛樂觀眾的心還是你有希望觀眾接受的訊息,你自己都要相信這些是最重要的,不然你怎麼說服你的觀眾,你自己不相信的東西,觀眾也不會相信的。

一、練習、練習、再練習:練習的目的在於熟練你的每一個細節,掌握細節的當下,你才能真正去留意其他的事情,比如觀眾的反應,表演時間還有多長,我應該給觀眾什麼樣的回饋,留意這些事情,你才有辦法真正的投入表演。

這篇文章只是大致整理影片的內容,並整理為魔術表演應該注意的事項,詳細內容還是建議大家自己去看一下影片,或許會有不同的感受(或著發現我的解讀有問題 XD),無論如何,如果有志於表演,還是建議多吸收其他資訊,才是讓自己進步的基石。

Jay Sankey 是以創意著稱的魔術師,雖然有一段時間他粗製濫造他的創意 XD,但大多數他的創作都蠻有啟發性的,現在他比較不像之前那麼快速產出產品,回歸到思考魔術的內容,如果有志於創作魔術的朋友,還蠻建議看看他的東西的,他網站留下 mail ,也會不定時的分享一些他的想法與創作,有興趣的人可以訂閱。

David Berglas 談觀眾管理

David Berglas 談觀眾管理

本文摘自 Genii Magazine 雜誌 2017 年 12月號:Richard Wisman (以下簡稱 R)對 David Berglas (以下簡稱 D)的訪談資料,而 David Berglas 因為劉謙,也變成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子,之後我們再來介紹更多他的相關事蹟,今天挑選這篇他對於上台表演魔術這件事情的一些細節,包含怎麼上台,怎麼樣控制觀眾,以及讓觀眾有著良好回憶的細節。

R:你在表演之前會如何準備呢?

D:這的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你必須綜合考量各種因素,包含你怎麼被介紹出場,用什麼樣的方式走出來,甚至搭配什麼樣的音樂出場,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觀眾對你的第一印象,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當你出場表演,必須能夠將眼神的焦點關注到每一個觀眾,某些魔術師只會將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前幾排的觀眾,將焦點投射到每一個觀眾有助於讓觀眾更有參與表演的感覺,會讓他們更融入你的表演。
(補充:對於這個部分,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 Juan Tamariz 的 The five points to magic 這一本書的 The Eye 篇,有很詳盡的解說)

R:你的很多表演都會邀請觀眾共同參與,你是如何挑選自願上台的觀眾?

D:我從不直接指定某些人上台,或是直接問觀眾上台參與,因為通常這樣做有時候有的觀眾會覺的很糗,難以配合,或是挑到一些根本不想配合的觀眾,因此我的方法會是在表演的時候,我會說等一下會需要一些自願上台的協助者,通常我會說,等一下的表演我需要六個男的,兩個女的,這樣會讓觀眾做好準備,有一定的心裡預期,說來奇怪,在我說完這些之後,之後我講到『好的,現在我需要我的協助者上台。』,這時候通常都會出現很多的志願者上台,有時我都需要拒絕過多的觀眾上場。

R:這個方法很有趣,有時候我們常看到一些魔術師在挑選觀眾上台的時候浪費了很多時間。

D:現在你知道了,有時候我的一些魔術師朋友問我為何能夠輕易挑選觀眾上台的訣竅了。

R:那你如何避免這些觀眾被認為是暗樁的可能性呢?

D:有時候我會丟紙球下台,讓志願上台的觀眾去接,而且我會說明,如果你不想上台,請再將球丟出去,來避免觀眾會有暗樁的感覺。

R:那他們上台之後呢?你會問他們的名子之類的嗎?

D:我會一邊握他們的手,一邊感謝他們上台參與表演,但除非是程序需要,不然我不會主動問他們的姓名,有需要的話,我頂多問他們的姓,但不會問他們的名子,避免等下忘記觀眾名子之類的問題;我尊重每一個上台的觀眾,並且盡可能的讓他們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訣竅在於永遠視每一個上台的觀眾都覺得他們是某個領域的專才,並且都真心覺得他們比你還要聰明,當然,有時這一點很難做到,但記住,魔術師的專業就是表演魔術。
(補充:為何我覺得這個看起來好酸 XD)

R:那你會怎麼面對那些已經上台但不配合的觀眾?

D:當然有時候你會找到一些想要在自己朋友前顯得自己很聰明的觀眾,或著是一些已經喝到 high 的觀眾,這時候可以靠一些幽默的方式來處理,別忘了,在舞台上你就必須掌控這一切,當然,如果真的遇到一些極端的觀眾,我會宣稱,我現在需要在場最聰明的觀眾協助我,才能讓這個表演更完美,邊說我會邊看著這個麻煩的觀眾,邀請他的協助,比如說請他拿著等下要揭曉的信封,然後請他站到舞台的最邊旁邊,左手作一個姿勢,右手拿著信封,然後繼續我的表演,有時候會走到這個觀眾的旁邊調整一下信封的角度,讓他覺得這個表演是需要他的,表演結束後,我會將觀眾帶回他的座位,並且感謝他的參與,但絕口不提那個信封的事情,對其他看表演的觀眾來說,舞台上不配合的觀眾是很討厭的,有時候我這樣做,會激起觀眾更多的掌聲。

R:真是趣味的處理方式;有時你表演的程序很複雜,那你是怎麼化解程序出錯的問題呢?

D:程序有時的確複雜,但對觀眾來說必須是直觀並且清楚知道你在做什麼的,如果觀眾覺得不了解你表演的東西,即使是一絲絲困惑的想法,對表演者來說都是失敗的,在我的表演中,大多數我都不會先預告等下會發生什麼事情,因此當我在出錯並且改變魔術結尾的時候,不會有觀眾察覺到絲毫的不對勁,有時我會強調等下表演的困難之處,並且說明觀眾將見證到什麼樣的奇蹟,當程序完成時,觀眾將有體驗到不可能的發生,對於觀眾來說,這將是永生難忘的回憶。

綜合來說,大多數的大師的說法都很類似,尊重觀眾,多幫觀眾思考,不要讓觀眾覺得被玩弄,就是最佳的心法。

蚊子

那一天,我以為我拯救了世界,沒有想到,居然是我將世界一把推入永劫不覆的深淵。

那是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心情卻無比的沈重,耳中彷彿還聽到主治醫師對我說的:『林先生,很遺憾的告訴您,您的肝癌已經四期了,還有什麼想做想跟家人說的,快點做一做吧。』,哈哈,家人,我就一個人,哪來什麼想說的,但想做的事情真的還有好多,但第一個進入腦中的居然是我網遊練到99級的超強帳號怎麼辦?我是不是沒救了,人都快走了,腦中邊想著這些毫無意義的鳥事,一時間種種情緒縈繞心頭,失神許久才發現自己已經到了山上的湖邊,是一股想要在癌症病兆蔓延前,先它一步了結自己的慾望吧。

默默的,我發現我已經開始往湖心走,湖水已經到了下巴,但逐漸的從沒有懼意,走到無法踩到地面的時候,才突然發現好恐怖,突然不想死了,醫師不也說了,還有一段時間可以做一些想做的事情,早知道我就不要自殺了,『不想死了嗎?』突然我聽到奇怪的聲音,好像直接在對我說話,我邊掙扎邊在心裡大喊『對,我不想死了,快救救我』『你們人類真的很奇怪,一下一心求死,一下又放棄了,可笑』,在聽到『可笑』之後,我昏了過去。

『人類,我可以痊癒你,但你必須拿東西來換,但你記住,不論你拿什麼來換,這個東西就會從你的世界當中消失,永遠的消失;這東西必須跟你的人生有關聯,必須是真的跟你接觸過的,而且一定要是活的,等你做好決定告訴我。』當我清醒時,我又聽到那個聲音對我說話,所以?我真的還有機會重來一次?那麼,我該選擇什麼?是我家隔壁那個每天早上四點起來吊嗓子的大媽?還是每天固定清晨五點起來發動摩托車的大叔?『人類,我要提醒你,你選擇的同一個物種是會一起消失的』什麼?意思是如果我選擇大媽或是大叔,全世界的人類都會一起從世界上消失?這太扯了,世界上剩下我一個好像也沒有什麼意思阿,看來我該好好想想,跟我有接觸過的?有生命的?我想到了『喂,我知道了,有一個常常與我生命發生關係的,而且是活的東西,我要用他來交換。』

我跟那個不知名的東西最後喊出了『我希望用全世界的蚊子來換取我的健康』,心中邊暗自竊喜,蚊子這種東西有吸我的血,所以當然算是跟我生命有關連的,蚊子不但傳染疾病,還而且這種東西就算消失,我想對世界也只是好事吧,這種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和樂而不為。『人類,你確定要用這東西來換,不後悔?』『當然,永不後悔!』。

現在是跟那個不知名的惡魔交換後的第三個月,我去醫院檢查過,我真的完全恢復健康了,癌細胞都消失了,那天我離開醫院之後,我發現周遭的胖子越來越多,連一些號稱吃不胖的女性朋友都越來越胖,一些整天健身的朋友也越來越臃腫,到底是怎麼了?難道是?心中產生一個奇怪的聯想,難道蚊子的吸血會抑制我們肥胖的種種因素?想到這一點的時候,我已經不知不覺的變成一個重達一百二十公斤的胖子了,而體重也以幾何級數的在成長,逐漸連呼吸都開始覺得喘,身邊已經看不到半個瘦子了,這樣下去全世界的人類都會因為過重而死,原來自以為是的善念,居然讓世界瀕臨滅亡的邊緣,我錯了,世界因我而亡,明天的我會不會繼續胖到兩百公斤呢?

那一天,我以為我拯救了世界,沒有想到,居然是我將世界一把推入永劫不覆的深淵。如果可以在給我一次更改願望的機會?我還能用什麼來換呢?

本篇靈感來自於『如果世界貓消失了』的劇情簡介,可是我只有翻過劇情簡介,沒有看過內容,希望沒有抄襲到內容阿 XD

我想當職業魔術師-職業魔術師應該有的心態

我想當職業魔術師-職業魔術師應該有的心態

我想當職業魔術師,想必很多魔術玩家都會有這樣的想法,雖然在之前的文章(成為職業魔術師你應該問自己的五個問題)當中有討論過當上職業魔術師可能會到的困境跟心態,但那一篇文章討論的是已經確定要走職業魔術師的人,但今天要藉著收到的讀者來信來討論另外一個方向的問題。

我是一個高中生,最近上網時,偶然看到你的一篇文章,蠻久以前的了,是在說關於職業魔術師該問自己的五個問題,其實看完後讓我思考了很久,以前玩魔術只是把它當做興趣,但是後來漸漸的卻發現自己似乎越來越愛上魔術,甚至想要把它當做職業。心裡知道這不一定能糊口,也不是自己努力就一定會有舞臺和機會,卻還是想要嘗試看看……,可是我並不知道該往哪裡走……,在臺灣大部分魔術師都是從社團慢慢出來的,可是我們學校的社團教的都是很簡單的道具和手法,其他的人也沒有什麼在聽,總是滑著手機,讓我有時都挺失望的,因為我功課普普,所以也很擔心自己考不上想考的學校(怕考上的大學沒有魔術社),就是對於魔術這條路,很沒有方向,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會不會有所成就,所以希望有人可以告訴我,我選擇魔術並不是個錯誤,也希望可以告訴我,我該怎麼繼續加油…………

今天我們就不繁文縟節的講什麼要先念好書之後未來才可以怎麼樣的老生常談(我想一般人應該也聽不進去 XD),直接去討論問題的核心,但首先要說的是,我無法告訴你,選擇魔術做為職業是不是錯誤?這是你的人生、你的未來,我無法幫你選擇,我只能提供一些我的想法讓你參考,然後如果有人跟你說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成功,那一定是騙你的,要努力對方向才會成功阿 XD。

好,首先我們來先看看魔術師可能要會的技能,這邊以全方位可以「接案」的魔術師來舉例,當你成為職業魔術師之後,難免會遇到需要『客制化』的表演需求,這時你如果要脫穎而出,應該要有豐富的魔術知識,而不是跟客戶天馬行空講一堆辦不到的表演來搞死自己,如果最後談好的表演是市面上沒有出現過的東西,你可能要同時具備「木工」、「金工」等技能,而這些東西大多數的高中職是學不到的,姑且假設這些都克服了,你還必須具備跟客戶談判的能力,只有魔術厲害的人,你覺得就能夠接到表演嗎?而這些東西都是書本上學不到的。

這邊的重點是『人』,如果你以為成為職業魔術師,只要是『魔術』厲害就夠了,那我想你離職業魔術師之路還非常非常遙遠 XD

我所知道最有效的學習方式,都是「有心」、「刻意」學習才有辦法學好,今天不論你將來念的學校有沒有魔術社,現在網路資源那麼發達,想學習魔術絕對不是難事(但拜託,千萬不要找盜版 XD),現階段的你,如果直接跟家裡說要當魔術師,我想應該大多家人不會那麼快認同,所以先從自己累積經驗開始,甚至可以先問魔術社的指導老師表演時有沒有需要助手先開始,畢竟,你想走上魔術師這條路,你必須連魔術師在做什麼都要知道吧,親身體會才知道這到底是不是你未來要選擇的路。

然後,你必須決定你如果要當職業魔術師,你是什麼方向的?專職表演的,還是企劃節目演出的,甚至是專門教人家魔術的,這些方向可能都不太一樣,盡快決定你的目標,才容易決定方向。

我想當職業魔術師-職業魔術師應該有的心態

最後是不管你選擇最後要做什麼,這邊提供一個變成專家的三大步驟:
一、每天閱讀相關領域資料

唯有隨時保持了解相關領域的最新資料,你才有機會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

二、參加相關課程或研討會

進修相關領域的相關資訊,或著趁機認識相關領域的人,知道他們在做什麼,有時候不只學到東西,還累積了人脈。

三、善用零碎時間複習

學到的東西如果只是放著,永遠只是不實用的『知識』,將他轉化為『姿勢』吧。

先簡單回覆你,想到什麼想要討論在跟我說吧 ^_^
學習之路無止盡,不論是魔術還是人生,加油。

如果其他讀者也有其他問題想找我討論,歡迎私訊或是 mail 給我,子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等你喔。

紙牌魔術超無聊

紙牌魔術超無聊!!!

常常聽到一些魔術師跟我抱怨:『紙牌魔術超無聊,觀眾需要多變,需要不同的刺激,整場都表演紙牌魔術根本行不通。』是的,某種程度上我同意,如果整場都變『一樣』的紙牌魔術的話。

我是一個專門變紙牌魔術的魔術師,是的,一場三十分鐘全部都是紙牌魔術的紙牌魔術師,如果紙牌魔術真的那麼無聊,我又怎麼有辦法娛樂到我的觀眾呢?訣竅在於,觀眾在我的表演中每一個橋段都能獲得滿足,我秀中充滿個人特質手法精湛的賭徒也都能勾起觀眾的好奇心,並且期待這一切都能讓他們獲得新知,甚至是一些他們聞所未聞的神奇經歷。

紙牌魔術超無聊

這邊是為何一般魔術師表演紙牌魔術會那麼無聊的理由,如果每次都變那種傳統中,你們選一張牌,然後我用某些聰明、觀眾不知道的方法找出來,你一次又一次的表演這樣的東西給觀眾看,觀眾就開始想『喔~所以他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找到我的牌。』然後就句點了 XD,當然,觀眾絕對不知道你怎麼做到的,但他們可以感受到,反正最後都會找出我的牌,那麼是的,這就是那種無聊的紙牌魔術,他們不再有被娛樂的感覺。

我當然也有一些程序是找出觀眾所選的牌,但細節上一定大相徑庭,比如說,我會示範觀眾選牌後,我是如何於洗牌的時候追蹤觀眾現在的牌在牌疊當中的什麼位置,但我不只是只定位觀眾所選的牌,我還會同時追蹤其他三張同的點數的牌,因此,找到觀眾的牌變成我程序當中的一小部分,但找到其他的部分我可以營造出更高的意象,一個更清晰完整的程序,對你的觀眾而言,你不但有能力在洗牌的過程當中追蹤某張牌,你還有能力去控制每張你想要的牌,這就突顯出你單單找到觀眾選中的牌的不同之處。

有時候我會表演發底牌或是發中間的牌,這些都刺激了觀眾想要更近距離的觀賞我的表演,有時候會有讓他們置身於賭城的錯覺,尤其是我們拿觀眾的錢當作賭注的時候。有時我會跟觀眾說,我在私人賭局或是賭場差點被抓到但又如何使用其他手法化解僵局的故事,故事中有衝突,有時候有比我更厲害的賭徒出現,但最後我想到更聰明的解決方法,觀眾在我的故事當中沈浸於牌術中的欺瞞與賭局的發展,

當然在我的表演當中還有許多不同的發展與橋段,但永遠記得,娛樂觀眾的心,多站在觀眾的角度思考,那你就不會總是落入每次都是相同無聊魔術的窠臼。

本篇文章感謝 Jason Ladanye 的授權,其實的確很多人都會犯一樣的毛病,我們學了那麼多的魔術不就是為了要娛樂觀眾嗎?有時候不過是一些細節的變化,就可以讓觀眾有不同的觀感,為了給觀眾更好的觀感,我們一起加油吧。

補充:Jason Ladanye 是知名牌術師 Darwin Ortiz 的學生,如果看過他的表演,會發現他有濃厚的 Ortiz 風格,不論是展牌的方式,與持牌的動作,幾乎是一模一樣,Jason 的書中很多程序也是墊基於 Ortiz 的程序下進行了修改,但也有自己的風格,我曾經買過他網站上販售的『迷你牌墊』,個人非常喜歡,大家可以等他網站特價的時候購買,推薦給大家。

 

第二屆十人十色活動心得

第二屆十人十色活動心得

十人十色

在2016年12月11日,我參加了暢哥所舉辦的十人十色活動,活動之前,我其實不太清楚「十人十色」是什麼意思?意思是十個參加旅遊的人都很好色嗎? XD (參加之後發現我想太多了 XD)

原來這一句話是從日文來的,意思是不同的人就算是接觸到相同的事物,也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想法。而且因為沒有參加過第一屆的活動,只有看過網路的心得文章,其實無法感受這活動到底是想要表達些什麼,沒想到自己參加這一次的活動當中,我深深獲得許多感觸與啟發。

如果人生可以選擇,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是一直玩一直玩,

還是可以邊玩邊學習呢?進行旅行時是攜伴旅遊,還是選擇獨自一人?還是認認真真的腳踏實地的工作呢?等到存到一筆錢,再來規劃一次轟轟烈烈的旅行呢?人有時候就像一條橡皮筋一樣,拉太緊終究是會斷掉的,如果學不會適度的放鬆,人生未免太緊繃了,這一次的活動當中,我學到了以上這些選擇通通都是可能的,因為選擇不是只有一種,因為旅行其實就是一種人生態度,看你願意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而已

這次活動報到之後,會領到兩張回饋單,一張是針對本次活動的意見調查單,一張是針對本次活動每位講師內容的回饋單,還有中場休息的飲料與點心兌換券,還有港點大師的五百元購物金,以及這次很重要的摸彩券(最大獎是曼谷來回機票一張,最後~只差一號~就差這一號,我沒有抽到,好難過 >_<),以及這次我覺得主辦單位非常貼心準備的眼罩以及耳塞,讓大家旅行的時候可以用(我想應該不是演講當中可以拿出來用的吧? XD)

這一次的活動總共請到十二位講師來分享(奇怪?不是十人十色?怎麼不是十個講師? XD)以下我會依照講師的順序來分別說一下我的心得與想法。

《張修維 – 1082萬次轉動:帶著電玩哲學的單車冒險》


修修的分享非常動人,在大家一早風塵僕僕趕來聽講的同時,扮演了暮鼓晨鐘的角色,
聽完修修的演講之後,我立刻上網訂了修修的書,訂書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回味那一聲『幹』還回味修修這一路的旅程。

于為暢 – 爸爸我們下次去哪兒?談父親在親子旅行的角色扮演》


這是一個身為人父及人子都應該聽的演說,有時候在陪伴孩子成長時,我們都忽略了真正應該陪伴的黃金時期,有些東西一但錯過,就永遠是遺憾了,在旅行的路途上,多花點時間,對於孩子來說會是永遠的回憶。

黃榆瑄 – 一個女生的質感冒險,那些旅行教我的事》


女孩子的旅行一定要有人陪伴嗎?這個演講告訴我們,不用!一個人放膽的去旅行,有時候需要的是傾聽自己心中的聲音,相信自己的直覺,換回的會是無窮盡的回憶。

卡瓦納 – 「聖壇岩、奇蹟石、蔦沼、竹田城」: 日本&歐洲四個挑戰人品與膽量的絕景分享》


有沒有什麼樣的旅遊地點是應該去觀賞的聖地?卡瓦納介紹了四個他去過的絕世美景,以及如何去到這些地點的方法,聽完卡瓦納的演講,讓我覺得人的年歲會凋零,有些要去欣賞的絕世美景真的要趁早,不然大概就只能看別人的照片了。

賀禎禎 – 看一張照片、談一次旅行,自助旅行拍攝眉角》


賀禎禛的演講非常實用,他首先分析了手機拍照跟相機拍照的優缺點,然後一一跟大家分享旅行拍照的超級實用秘訣,不論是旅行時如何將遊伴拍的好看,如何將美景盡收眼簾,以及如何收納相機,旅行時帶什麼樣的鏡頭可以陪你跑遍天下,是一次相當實用的課程。(另外賀禎禛網站有最專業的攝影教學,還有開課資訊,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王啟恩 – 60天圓夢之旅 大聯盟30座球場全制霸》


完全就是運動迷的朝聖之旅阿,這個真的是需要縝密的行程規劃才有辦法完成,身為魔術迷的我,也打算來趟魔術朝聖之旅了。

紀子 – 和服種類TPO解密,掌握穿著重點不失敗》


和服的學問非常多,在紀子短短二十分鐘的演講,我們大致懂得和服的各種分類,比如說如何從和服顏色可以快速的分析是否是本地人還是遊客,甚至是由走路的姿勢來判斷,而且現場還找了一位聽講者現場示範如何穿和服,應該是很棒的體驗吧。

楊為傑 – 人生的逗號,離職環球旅行去》


楊醫師的演講提到我們從旅行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有時身邊的人會表現出我們少見的一面,信任、珍惜、嘗試都是我們在旅行中可以細細體會的。

酒雄 – 日本自駕,走進祕境裡的彩色旅程》


酒雄的旅遊習慣有周延的計畫,去一般人不會去的景點,這一次的演講,他用四個顏色來介紹四個景點,並且提到自助旅行如果搭配自駕的好處,因為自助旅行勢必遇到取捨的問題,有時候趕行程必須早起或是變更行程,但如果採取自駕,那就完全擁有主控權,自駕就是可以任性,是旅遊非常推薦的選擇。

快樂雲 – 心眼看世界〜歐洲》

這是一個完全呼應這次主題「十人十色」的演講,每個人有不同的 DNA ,所以在旅遊上當然會有不同的感受,到達景點找住宿的地方是一門學問,而且有時來的好不如來的巧,剛好會遇到當地的盛會,有時是無法刻意安排的,而且記得,旅行中留下一些空白時間來沈澱,學會用你的心、你的眼來看這個世界,會有更多不同的體悟的。

王軍凱 – 看電視遊世界 主播變玩咖》


主播軍凱分享了他在旅遊的四個階段,身為三個孩子的爸爸,一家五口要如何出去玩真的是一門大學問,軍凱分享了從花大錢旅遊到逐漸從旅遊中還開始賺錢回來,最後還做了一次一週的氣象預告,現在看來真是精準無比。

Emily – 海陸空E次滿足 魅力日韓海上義式風情之旅》


身為空姐的 Emily 這次跟大家分享的是坐郵輪旅遊的經驗,坐郵輪的好處就是,可以將該次的旅遊完全交給郵輪,郵輪上不但有吃有住,還有精彩的表演,隨著郵輪的進行,到了定點只要下船旅行即可,如果想在宅在郵輪上,郵輪也能夠完全滿足你,可以完完全全的窩在郵輪上,是不想花太多時間思考旅遊行程的好選擇。


其實這一次的演講我個人覺得比較遺憾的是,比較少聽到那種幾乎沒有計畫,說走就走的旅遊,幾乎都是詳加計劃,並確認再三的旅遊行程,當然旅程當中難免出現意外,但總是在計畫之中,因為自己不是這種人,所以特別想聽聽那種完全就是靠衝動,轟轟烈烈一場旅行的演講,不知道下一次的活動有沒有可能滿足我的願望。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眼光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世界每個人看到不同的光景,每個人有不同的DNA,因此就算見到相同的景色,你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因此旅遊是非常重要的,聽完這一次的演講之後,我開始期待我下一次的旅行了,你呢?
(首頁大合照照片由本次活動講師『賀禎禎』提供,非常感謝。)

Magic Magazine 再見

Magic Magazine 再見,在以前的文章曾經介紹過如何訂閱國外最大宗的兩本魔術雜誌,但在今年 8 月,Magic Magazine (這邊就不做翻譯了,不然通篇寫著 魔術雜誌當中的魔術雜誌,大家應該都看不懂在寫什麼吧? XD)的第三百期雜誌,突然宣佈要停止雜誌的發行,這個消息讓很多人都非常意外,這本發行 25 年的雜誌突然就這樣說要停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雜誌編輯 Stan Allen 打算在這最後出總共 25 期的特別魔術期刊,叫做「Magic Legency』,在此同時也宣布這 25 期特別版當中將邀請世界最著名的魔術師,預計這 25 期雜誌將成為魔術上的經典,成為真正的傳奇,因此取名 『Legency 』,這 25 期雜誌的價格為 225 美元,雖然貴,但想說這怎麼樣都應該會成為很好的收藏,就義無反顧的訂閱了。

但故事還沒有結束,在八月底我訂閱了之後,看到魔術圈許多大師開始介紹,比如說 Garrett Thomas 宣布將在第 324 期當中解釋他的「筆穿硬幣」的程序,影片如下:

在這麼多的消息釋出之後,劇情卻突然急起直下,到了九月底雜誌編輯突然宣佈:『抱歉,雜誌無法出了』,而且並不是無法如期出刊,而是這 25 期的 Legency 就此無疾而終,變成了傳說中的經點(因為連發行都不會發行了 XD),以下是雜誌編輯的聲明影片:


最後, Magic Magazine 出這最後一期的雜誌,這一期雜誌將會是 Magic Magazine 史上最厚最多內容的一期,而且將不會有電子版的版本提供,目前得知這一本的內容將會有一些新公布的程序如:

Max Maven (Parallax)
Jim Steinmeyer (Conjuring)
Richard Kaufman (Inner-Workings)
Jon Racherbaumer (Inside Out)
Joshua Jay (Talk About Tricks)
Paul Gertner (Questions)
Jeff McBride (The Show Doctor)
David Kaye (Turn It Around)
Charlie Frye (Eccentricks)
Kevin James (Choice Secrets)
Master Payne (Paynefully Obvious)
Mike Caveney (Classic Correspondence)
Martin Lewis (Making Magic)
Mike Bent (Bent on Deception)
Steve Reynolds (Monk’s Way)
Simon Coronel (Walkabout Soup)
Mark Kornhauser (For What It’s Worth)
Ian Rowland (Loving Mentallism)
and our special guest Chad Long (In One)

最後引用雜誌編輯 Stan Allen 在這第 300 期的雜誌寫到一句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話:

I am looking to cover the art of magic, good and bad.

是阿,在學習魔術的過程當中,我們不是一直在追求魔術的美與善,無論是好還是壞,在精進魔術的這條路上,這句話也送給大家。

Trust Miracle and enjoy Maigc Life

Exit mobile version